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豆豆小说阅读网 > 现代都市 >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全文完结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全文完结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作者大大“排骨”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诸葛黄晧。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的马车后,刘闪跟她嘀咕了几句,让她们继续游玩,并让向宠保护她们的安全,自己带着几名宿卫军匆匆赶到武库。刘闪简单地跟张绍提了张皇后的情况,很快就回到正题。刚才试验成功的只能算不成熟的“土地雷”,它仍然需要点燃引线,根本不可能用在战场上。刘闪的最终目的,是做一种稍小的“投石车”,能将“土地雷”抛至五百米米以外。投石车很简单,将现有的大型投......

主角:诸葛黄晧   更新:2024-02-08 21: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诸葛黄晧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全文完结》,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作者大大“排骨”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诸葛黄晧。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的马车后,刘闪跟她嘀咕了几句,让她们继续游玩,并让向宠保护她们的安全,自己带着几名宿卫军匆匆赶到武库。刘闪简单地跟张绍提了张皇后的情况,很快就回到正题。刚才试验成功的只能算不成熟的“土地雷”,它仍然需要点燃引线,根本不可能用在战场上。刘闪的最终目的,是做一种稍小的“投石车”,能将“土地雷”抛至五百米米以外。投石车很简单,将现有的大型投......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全文完结》精彩片段


刘闪让人从医馆找来几个瓷钵和磨杵,将硫磺敲碎后放入钵中,研磨着硫磺的同时,心里恨恨地咒骂着反叛的姜维,也在咒骂着自己。

姜维反叛,确实是自己用人不当。他自己反叛倒也罢了,竟然带着巴东郡刚刚征收的粮草,还带着5000兵卒,并且吴班和高翔二将也跟着他投敌,这种事,在大汉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身穿凤袍的张星彩见刘闪脸色不好,一直没有插话,只是慢慢地研磨着自己钵里的硝石,几名婢女也放下其它事情,用心地研磨着许多木炭。

刘闪记得自己上高中的时候,化学老师曾提过“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方。只不过在那个时代,硫磺和木炭易得,但硝酸钾却属管制药品,普通人自然没办法去测试。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度量衡,但这个时代没有精确称量物品的电子称,刘闪只能在医馆找到一把铜衡杆,可以基本准确到“钱”这个单位。

几种药品已经研磨得极细,刘闪按配方口诀将几种物品混在一起,小心地研磨混合均匀,然后把混合好的黑色粉末,均匀地撒在一块麻布上。

带着火星的干木条慢慢地靠近麻布,直到完全触到这些粉末,仍没有发生想象中的剧烈燃烧,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火星,以及断断续续的噼啪声。

难道化学老师说错了?刘闪大失所望,详细排查了自己配制“黑火药”的每个过程,还是找不到试验失败的原因。

刘闪拾起一块木炭,在地上写下记忆中的那条化学反应方程式,研究了许久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教的不是这三种药品的“重量”配方!

“一硫二硝三木炭”,只是老师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自己归纳的配平这个方程式的方法,这里的“一二三”只是不同药品的分子份数。

这会儿已经很晚了,先前研磨的三种药品不够再做一次试验,刘闪只好拉着张星彩先去就寝。

刘闪曾经说过“一有情况立刻来报”,信使自然不敢耽误,三更和五更时分,又收到两条战报。

一条是巩志所发的请求援兵的奏表:永安城已经岌岌可危,城中只有五百来个兵卒;另一条是探马报来的消息,证实姜维已经降吴,他亲自领着一千兵卒,将粮草押运至吴国巴东城,吴军主将全琮率兵与他同行。

刘闪知道,自己收到奏表时已在一天以后!在当前这时候,永安城肯定已被吴将攻破!

刘闪只能祈祷,希望廖化的兵马早日到达朐忍,否则,空虚的巴东郡定然不保。

今日,刘闪并未上朝。天已大亮时,他仍然沉浸在温柔乡里;另一方面,他是不敢面对众多大臣,正是自己的瞎指挥才让永安失陷,并且让守将巩志和李丰生死未卜。

永宁殿的婢女都是新来的,刘闪猜想她们是不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她们都会察言观色:刚刚听到房里有动静,刘闪还未开口,她们就来到榻边,侍奉自己和张星彩起身;两人刚刚洗漱完毕,桌上已经摆好热气腾腾的早膳。

刘闪昨夜并未听到声音,也不知道她们是何时研磨的药品,几个小木箱里已经装满了极细的粉末,如果只靠她们几个人,磨了这么多,应该一夜没睡。

“星彩,这点铢钱可不够赏赐啊!”刘闪呵呵笑道:“赏!每人赏一千铢!”

刘闪顾不上吃饭,重新配好一份药品,然后小心地用燃烧的木条,缓缓靠近这些黑色的粉末。

“扑哧!”

明显的火焰腾起一米多高,殿外顿时被一团黑烟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香味。

试验的时候刘闪知道危险,虽然离得较远,手上和脸上仍被熏得焦黑,张星彩和十几名婢女吓得大惊失色。

“陛下!”

黄晧倒是勇敢,不顾一切地冲上来。刘闪满不在乎地笑道:“朕没事,你再去医馆,找几个小口的瓷罐过来!越快越好!”

刘闪没时间吃饭,张星彩也不肯吃。

考虑到她的肠胃不好,刘闪强压着继续试验的冲动,陪着她吃过早膳,然后让婢女找了些极薄的丝帛,费了好大的劲才做好一条粗粗的引线。

刘闪将引线插入罐中,在殿内的花园中找到些极小的石子和瓦砾,将其烘干后与黑色粉末一同混合后装入罐中,罐口用碎布堵住后,又弄了些半干的稀泥继续封紧。

刘闪不知道这颗土炸弹的威力,自然不敢在宫中试验,让黄晧给自己弄了件内侍的衣服,犹豫了一下,让张星彩也换上婢女的衣服,她也没多问。

“黄晧!”刘闪欣喜地说道:“命人准备一辆马车,咱们今天出宫去玩,哈哈哈!”

黄晧听闻要出宫去玩,屁颠屁颠地亲自去准备车马。

张星彩听闻刘闪要带自己出宫,欣喜之余,她也想让妹妹陪同,刘闪自然应允。索性让黄晧召来掖庭令,让嫔妃们自己决定,愿意出宫游玩的都可以同行。

当然,刘闪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目的:他是想看看那些不知姓名的嫔妃样貌如何,他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妃嫔!

刘闪琢磨着,可能还有一些如同张皇后、王贵人那样的妃嫔,她们的牌子,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自然不能凭牌子的数量去猜测。

刘闪毕竟来自一千多年之后,他现在虽是皇帝,但他会尊重每一个女子,绝不会冒然前往妃嫔的寝殿去逐一过目,担心自己若是不喜欢,会进一步地伤害她们。

自汉代起就有“一入宫门深似海”的说法。那些嫔妃入宫之后,生老病死都只能在宫里,至于电视上说嫔妃有“探亲假”,这恐怕也难以考证。

如果受到皇帝宠信的妃嫔还好一些,那些失宠的妃嫔,可能几十年也见不到皇帝一面,更不可能有“探亲假”或出宫的机会,只能孤独地老死在宫中。

后世的名曲《汉宫秋月》,就细致地刻画了宫中女子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哀怨,对爱情和自由充满着的强烈渴望。

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从这记载就能看出,就算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入宫后也难以见到皇帝一面,一直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只能年复一年的老去。

她听说宫中女子有“与匈奴和亲”的机会后,果断毛遂自荐,宁可远嫁草原大漠的匈奴,也不愿孤独寂寞地老死于宫中。

刘闪也想借此次出行,看看那些妃嫔的意愿,如果她们愿意离开皇宫,刘闪肯定不会阻拦,还会给一大笔铢钱。

本想悄悄出宫玩一玩,现在变成了结伴出游。向宠不敢大意,亲自领着400多名宿卫军护驾,三十多辆马车呼啦啦地出城,声势确实浩大。

刘闪与张氏姐妹同乘一辆大车,心里乐呵着:这个时代的皇帝,恐怕是多个封建王朝中最自由的皇帝;结伴出游不用经过谁的同意,若是前几年,领兵亲征或四处逃难也是家常便饭。

刘闪并未忘记此次出宫的目的,车队沿着官道行出十余里,刘闪让其它车辆先行,自己和向宠悄悄钻入一片密林中。

向宠按刘闪的指示,用随身的佩剑在地上掏出一个小坑。刘闪小心地将罐子埋入坑中,然后用脚将表面踩紧,点燃引线后拉着向宠就跑。

“轰!”

身后一声不大的闷响传来,黑烟尚未散去,刘闪迫不及待地凑上前,顿时兴奋不已。

刚才埋罐子的地方,已经变成箩筐大小的坑,周围拇指粗的树枝被碎石砸断了许多,还有很多碎石深深地嵌在粗大的树干上。

闻声赶来救驾的宿卫军见到刘闪安然无恙,终于松了口气,全都一脸的懵逼,却不敢开口询问。

试验再次成功,刘闪本就没有游山玩水的兴致,也不想扫了31个妃嫔的兴致。

追上张星彩的马车后,刘闪跟她嘀咕了几句,让她们继续游玩,并让向宠保护她们的安全,自己带着几名宿卫军匆匆赶到武库。

刘闪简单地跟张绍提了张皇后的情况,很快就回到正题。

刚才试验成功的只能算不成熟的“土地雷”,它仍然需要点燃引线,根本不可能用在战场上。

刘闪的最终目的,是做一种稍小的“投石车”,能将“土地雷”抛至五百米米以外。

投石车很简单,将现有的大型投石车适当改小就行,关键是这个炸弹本身,它绝不能用简单的瓷罐子,只能用金属外壳。否则,它扔出去还没爆炸就先摔碎了。

刘闪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冶金工艺如何,也不知道铁罐子外壁的厚薄,只能让张绍联系铸铁工匠,仿照瓷罐的模样制作几个厚薄不同的铁罐。

这个张绍实在太笨,刘闪说了十几遍他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此时刘闪已经急得满头大汗。

“捷报!”

“捷报!”

“永安大捷!”

……

“永安会有捷报?”

刘闪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刚跑出武库就看见几匹快马向宫中疾驰而去,刘闪大叫几声他们都没听见,急忙跳上马车迅速返回。

作者将黑火药提前了300多年,作为本文少有的金手指,仅供各位看官YY娱乐,不必深究。另外,“一硫二硝三木炭”,现代的高中生应该不会陌生,大家看看而已,娱乐就行,勿要尝试。


“哦!还好你是我大汉的百姓,否则,我们都要遭罪了!”小莹放松了警惕,站起身犹豫了一下,还是将中午未吃完的面饼递给她。

女子接过饼,猛地地咬了一大口,未嚼几下就硬吞下肚,咽得满脸通红,呛咳不止。

“小妹妹,你慢点吃,这里还有!”另一名婢女蔡洁也将自己剩下的面饼送到女子手上,然后问道:“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只有你一个人?你的家人呢?”

“女主,我……我家人都没了……”女子说着,几颗泪珠翻涌而出,又赶紧将饼塞到自己嘴里。

“看你说的,咱只是侍婢,并非富家的女主,你叫我蔡洁就行!”

“小妹妹,你要去往何处?”小莹关切地问道,她的出身与这名女子几乎相同,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我……我想去成都,我要找我夫君!”女子坚决地说道。

“这里就是成都,你夫君叫什么名字?如果你肯告诉我,我可以让宿卫兵帮你打听!”

“我……这……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一个将军,骑着马,受了伤……”

“原来……你还没有正式成亲!可是,你不知他的姓名,这就不太好办了!”小莹很想帮她,却不知从何下手,略微犹豫后说道:“小妹妹,若是你没地方可去,就来咱们的西织吧,至少每日能吃上饭,每月还能领到铢钱!”

“我……我想找我夫君……”

“哎呀!小妹啊,我看你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你又不知夫君的姓名,成都城这么大,你能怎么找?”

“是啊,小妹妹,你还是来我们西织吧!你做上个几个月,等你领到铢钱之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能去见你的夫君嘛!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夫君肯定会嫌弃你的!”蔡洁也在一旁好言相劝。

近日,前来织坊应征的女子都会纺纱织布,几乎没有会染色的,而且她们都不愿意学染色。

所以,东织那边人满为患,西织却没招够人,蔡洁也想努力一下,看看能否争取这个无处落脚的女子。

“可是……我……我只会采药……你们说的西织……又是什么?”女子疑惑地问道。

“咱们西织,就是染布啊!你看咱们的布多漂亮!”小莹见女子有些动摇了,赶紧说道:“你放心,就算你不会做,也会有人专门教你,很快就能学会!”

女子犹豫着点了点头,蔡洁急忙问道:“对了,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我这就带你去西织,咱们以后就是姐妹了!”

“我……我叫李昭仪……”

“嘘!”小莹做了个低声的动作,小声说道:“小妹妹,这里是大汉的国都!你可不能乱说话啊,这个名字,千万不能乱叫!”

女子很是郁闷,别人得知自己的名字后,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

可是,自己确实叫这个名字,汉中那边的户籍上也是登记的这个名字!这可是大汉的丞相诸葛亮亲自给太守打过招呼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相信。

“那……我就叫李湘仪吧。”女子无奈,只得用自己以前的名字。

见李湘仪同意留在西织,两人都很高兴,待她吃完面饼后,蔡洁迫不及待地拉着她往那座庄园赶去。

围观的百姓仍未散去,他们见事情已经解决,又急忙来到架子跟前,拿起架子上精美的布料,半天舍不得放下。

小莹告诉围观的百姓,陛下很快就会发布圣旨,只要大家有钱买,不论是丝帛还是锦缎,也不管什么花色,这些象征贵族身份的精美布料,很快就能穿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这个消息立刻就传遍成都城的大街小巷,前来参观布料和询问价格的百姓络绎不绝,纷纷计算着多少粮食能换一尺布,做一身漂亮的衣服又需要多少粮食。

……

步骘和宗预经过巴东城以东的隘口时,近百具吴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石山下方,他们应该是企图突围,被吴懿的部队射杀的。

步骘高举吴国的符节,守卫的蜀兵自然没有放箭,两人艰难地爬上垒起的石山,等吴懿派人前来验证后,两人获准通行。

步骘知道,被围的朱桓和潘濬处境非常艰难,几千伤兵等待医治,现有的粮草仅能坚持一两日。步骘不敢多耽搁,向守军借了两匹快马,连夜往秭归方向疾驰而去。

次日晨,姜维看过两人送来的书信,然后问道:“既然孙权有意讲和,那么……粮草何在?”

“将军,我来的时候,粮草已在益阳和随县,想必现在已经到了夷陵,相信不日就能送到这里。”

“既然如此,那就劳烦步丞相去催一催!”姜维不痛不痒地说道。

“将军,你也知道粮草运转艰难,尚需几日才能到达!可是……将军能否……先撤去瞿塘峡外的蜀兵……”

“不行!陛下命我全权处理此事,如果粮草未到,我怎敢轻易撤军?若有闪失,就算本将有十个脑袋,这也不够砍!”

“可是……将军……”

“废话少说!我不是那种耍嘴皮子的说客!一日不见粮草,本将一日不会撤兵!如果陆逊不服,尽管让他来战!”

姜维拂袖而去,宗预赶紧说道:“步丞相,姜维这人性子直,朝中众臣都不敢惹怒他!就连陛下也对他也有所忌惮;现在时间紧迫,我看……你还是赶紧去催一催才好!”

“可是……”

“步兄啊,你就别再可是啦!你来的时候也看到了,朱桓的部队粮草将尽,不能再等啦!要是惹怒了姜维,他肯定会大开杀戒!到时候,恐怕……哎……”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催一催吧!”步骘无可奈何地说道:“宗兄,我去之后,你得尽量帮我劝劝姜维才是!”

“去吧,去吧,赶紧!”

姜维和宗预并未“排练”过,却默契地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步骘经不住两人的双簧,无奈之下,只得往信陵方向赶去。

姜维仔细看着信,问过宗预之后,也没得到更多的信息。不过,姜维相信,陛下既然赞同自己的“二分天下”之策,必然知道秭归城的重要性!陛下应该不会为了十五万斛的大米的蝇头小利,就将如此重要的城池拱手送人。

姜维确实没有理解到刘闪的本意,几经思量后,他做出决定却与刘闪不谋而合:

来者不拒!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这批粮草,但绝不放弃已经占领的秭归!

想起被围的朱桓和两万多吴兵,姜维冷冷地笑了笑:既然粮草的事情因你而起,也将因你而终!本将希望,你们能坚持到粮草送达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