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豆豆小说阅读网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完整阅读

扶摇直上完整阅读

渔二代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网文大咖“渔二代”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扶摇直上》,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都市小说,章学军章学军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主角:章学军章学军   更新:2024-12-13 08: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章学军章学军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完整阅读》,由网络作家“渔二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渔二代”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扶摇直上》,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都市小说,章学军章学军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扶摇直上完整阅读》精彩片段


难怪上周在电梯口,刘志强主动搭话。

“学军啊,你的事,我已找了组织部,有点口气。你好好安心工作吧,啊”

最后,谢锋让章学军自己再想想。

刘志强可是个能耐人,从小乡村,到区里展露头角,50多出头就转岗到ZX任一把手,虽说离开了一线权力部门,但从副处提到正处,绝对值得,毕竟这个级别的,放眼江州区都是屈指可数的。

回到自己办公室,抽着自己的香烟,章学军陷入了两难抉择,去还是不去。

如果拒绝谢锋的安排,不去村里当扶贫书记,表面上得罪办公室主任,实际上是得罪了刘志强。那今后自己在机关就呆不下去了,更别想提拔或转公务员了。

哎,扶贫任务又重,如果去村里,村里本就一穷二白,完不成扶贫任务,也是死路一条。

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当真是骑虎难下了。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章学军决定找高人指点一下。他首先来到区民政局。民政局有扶贫、救助项目资金。这也是他来的主要原因。他径直上了五楼,敲门进入局长熊国安的办公室。

熊国安比章学军年长3-4岁,正科级却干了20多年。按照规定,正科级超过15年的公务员,可以晋升一级职级。这不,最近刚提为一级主任科员,享受着副处级工资待遇,正美滋滋的。

熊国安机会较好,也可以说是很好地把握了机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实验学校当老师,喜欢写写画画,有时还在日报、晚报上发表点诗歌、小小说之类,进入了领导视野。

后调到团委搞宣传干事,再就是下派到几个乡镇锻炼。从副镇长、副书记干起,刚30岁时就在王店乡当乡长。因年龄相近,乡镇当时文化生活贫乏,经常坐吉普车进城办事、玩乐,与章学军也结下了较好感情。回到城区后,先后在科技局、工委等部门担任一把手,前年调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亲戚不走就丢,朋友不走就疏。

不管熊局长在哪里高就,章学军就跑到哪里,聊到哪里。

这是章学军的长处。他经常到一些朋友、同学、熟人的办公室去转,没事请请客,或坐在一起打打牌,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旧友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可谓是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今天到熊局长这里,一是请教,二是争取支持。

熊国安虽说只比章学军大不了几岁,但在官场上摸爬了20多年,眼界、资历是章学军不能比的。

电话提前联系了,他也知道章学军此行的目的。但他没说话,倒杯水给章学军,笑眯眯地望着他。毕竟是老江湖。

章学军喝口水,说,“熊哥,办公室让我到金口郑家湾村去当扶贫书记。”说完,就望着熊国安。

熊局不愧是官场是混了多年,经历了太多事,学会了任何事,方向不明,自己决不先发表意见。

熊局还是笑眯眯地望着章学军。

“你说去不去?”章学军急了!

“你是怎么想的呢?”熊国安反问。姜,就是老的辣!

“我现在也不知道”

“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别人怎么给建议?”

“哎!”章学军叹了一口气“想去,又不想去。”

“为什么有这种想法?”熊局长故意问道。

因为与熊国安私交甚好,章学军就毫不隐藏地说开了。“你知道的,我还是事业身份。由于受政策限制,不能提拔不说,现在连车补也没有”

“你们正科是每个月650元,副科是550元”

“机关的几个选调生,因为是行政编制,公务身份,科员每个月都有450元补助,我连一分钱补助都没。”

“想想都生气!”

“这是政策规定的,没有办法。”熊国安安慰地说。“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你的身份”

熊国安的意思是说,你的身份不可能转为公务员,总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再说,办公室也没把我这副主任当回事。正科级也不过是个办事员。所以,我想还不如到村里去,眼不见不烦。”

“那也可以嘛。精准扶贫是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全国各地的重要工作,主要领导都在亲自抓。”

“你如果去的话,与市、区领导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说不定有机会解决你的问题。”看到章学军的直白,熊国安也就谈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他尽量往好的方面说。“你的能力在那里,大家都看到的”

“你如果真去当第一书记,民政这方面如有项目支持,有我在这里,你放心。反正我一下子也走不了,全力以赴大力支持章书记,怎么样?”

话都说这份上了,章学军握手表示感谢,离开了民政局。

章学军想回去与父亲谈一下。现在村里都开展了“村村通”项目,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开车从城里回家只要1个小时。几年前,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住在老家,章学军不放心,每周回去看看,带些药品、水果和米油之类。老人总说吃不了多少,不让买。但这是他做儿子的一点心意。

章父已经80多了,身体还算硬朗,自己一个人在老宅生活,不愿进城麻烦儿女,总说能照顾自己。

看看小儿子一周回来两次,老人知道肯定有事。但儿子不主动说,老人也不便询问。

章学军拿了把小椅子,挨着老父坐下,半天没说话。

知子莫如父。

父亲知道儿子遇到难题了,开口询问。

听了儿子的想法,半响后,老父亲说道,“农村工作有什么不好?我在农村活了一辈子,现在还住在村里。那些村民见面还不是一口一个章书记、老书记。”

“只要你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好事,老百姓是会记得你的!”

“如果你只是下去混日子,那我不建议你去。”

在开车回来的路上,章学军感到这几年在城里机关白混了这些年,思想意识不仅没提高,觉悟连退休多年的父亲也不如。

想想这些年,自己一直在为工作、编制问题纠结。其实,有些事情,你越在意,越得不到。越是这样,自己内心越纠结烦燥,往往是恶性循环。

父亲一生在农村工作,他的要求很低。当村支部书记时,就是想办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没想升官发财之类。

在他后几任书记中,有两个总想把土地卖了,盖村办公楼,结果村民不同意,上边来人一查,经济问题、作风问题一大堆,撤职不说,下半辈子都进去了。

父亲退休后,就想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母亲去世后,父亲孤苦伶仃一个人过日子,从不给儿女添麻烦,他的要求很低,有时间回来玩玩就够了。

想想长辈把儿女一个个拉扯大,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自己却老去了,过一天算一天,自己还这么平凡,早晚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说《扶摇直上》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吴有德脸阴沉沉。
今天星期五,一转眼章学军上任已经五天了。
要说时间过得真快,每天在村里忙这忙哪,但章学军好像感觉什么也没有做。
按照“五天四夜”工作要求,他可以回家休息。
他的确要回去一趟,不仅仅是休息,他更需要支持。
章学军叮嘱老刘他们继续做好核查工作,什么也不要怕,只管把核实的工作全部完成。
下午,与吴世仁打了个招呼后,让龙大军骑车送他去镇上,再坐客车回城。
回到家时,天快黑了。岳父、岳母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看到章学军回来,两人赶忙起来端菜吃饭。
没看见自己的妻子,章学军说,“等小红回来一起吃吧!”
说完,就挨到岳父身边,陪着一起看电视,聊天。
岳父他们只有朱小红一个小孩。两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勤劳质朴,待人和善,一辈子没有与人红过脸。
成天与庄稼形影不离,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只为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劳作着。
如今,农村条件比之前好多了,唯一的孩子也已长大成人,出嫁生子,而他们依然在忙碌着。
岳父虽然没读几天书,讲不出多深奥的话,但却句句在理。考虑到岳父岳母年纪较大,章学军夫妻多次提出让二老休息,进城与他们一起生活。可岳父说,不要看我们年纪大了,身体还行。通过劳动,我们多少创造了点财富,也强健了我们的身体,不至于成为你们的负担。我们现在还能自食其力,不管走在哪里,我们都是昂首挺胸的。
当初章学军他们还在王店乡时,条件不是很好,两位老人经常把自己产出的米、油和新鲜水果、蔬菜送来。
即使后来进城了,条件改善了,两位老人还是隔三差五地坐车往城里送。
担心老人上了年龄,路上不安全,章学军和朱小红总说,现在城里什么都有,不让送。老人却总是说,自家种的,安全,有营养。
有时强行把他们接到城里来,但老人总是以不习惯为由,一般三两天,最多住一周左右就会回到农村。
逢年过节回去看望老人时,章学军他们总是几百、几百地孝敬岳母,可岳父、岳母总是在他们最急需的时候,几千、上万地支持他们。这就是天下父母亲。
岳父还是个老传统,总说,久住令人烦,频来亲也疏。虽然女儿是自己的,但如今她已是人妻、人母,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岳父母不想给女儿添麻烦,所以不想长住。
可怜天下父母心!
岳父纯朴,谦虚,寡言,与章学军聊一会,看一会电视。章学军还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岳父。
老人黝黑的脸庞上满是皱纹,一双和善的眼睛盯着电视,随着剧情变化时而开心大笑,时而眉头紧锁。
健康开朗的岳父,随着岁月的打磨,越发显得刚强坚毅。
朱小红下班回来了。看到章学军和父亲坐在一起,有些惊讶。
“哎哟,我们的第一书记回来省亲了啊!”朱小红开心地叫着。让章学军怪不好意思的。
“黑是黑了点,不过比之前显得精神些!”朱小红走近仔细瞧了一瞧,并把章学军拉起,前后左右转了几圈。
朱小红边转边说:“好像还结实了些。”毕竟这是他们夫妻几十年来,第一次分开最这些天。
章学军拉住了她,“好了,好了,才出去几天啊!”看到岳父他们望着,章学军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在附近几个乡镇都有基地,差不多1000多亩,有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几种蔬菜产品。城区大多商超和附近县市的大型超市他都有提供货源。最近,准备拓展省城市场,联系了几家超市,已经签订了意向书。
秦老板还说,通过对比几个基地,他发现郑家湾村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有机蔬菜。
只可惜进出村的道路太窄,货车进不来。每次还要在村外用小车转运,增强了生产成本,所以土地租金是外村的一半左右。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来这里了。
章学军好奇地问:“你在其他地方每亩租金是多少啊?”
秦老板回答:“不瞒章书记,我在我们村租了600多亩,土地比不上这里肥,只能种植绿色蔬菜,卖价较低。但交通便利,货车能直接开到基地,虽说每亩800多元,但是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不高,利润还可以。其他几个地方,最低的650元,最高的有880元。土地不一样,有的可以种植无公害或有机蔬菜,卖价相对较高,利润也就高一些。”
“我们村里,你出多少钱一亩?”
“400元吧!”这是明帐,吴有德没有骗他。
最后,秦老板还说,这村子环境挺好,民风淳朴,如果交通便利,他会考虑加大投入,将村里所有土地都流转过来。
两个人交换了电话号码,就此别过。
过了几天,章学军说想去看看养鸡场,吴有德就着骑车摩托车载着他来到蛋鸡养殖基地。
基地在村子背面,因为味道重,所以离村民住地有一段距离。摩托车在乡村小道上七转八弯,不大功夫就到了养鸡基地。
基地规模不大,只有两三间棚房。棚房里鸡笼一排排地堆在一起,笼里住满了蛋鸡。两个身影正在忙碌着。
“老刘”吴有德站在门口捂住口鼻,大声地喊叫。
老刘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和老婆正在鸡笼前捡蛋。听见有人喊他,扭头一看是吴有德,连忙放下手里的活,快步走出来。
“吴书记,您来啦!”老刘笑着说。
“这位是新来的第一书记,章书记!”
“哦,章书记好!章书记好!”
老刘表示手上脏。章学军就与老刘相互点头示好。
“章书记非常关心你的鸡场,特地来看看”吴有德说。“你带章书记转转”。
“感谢关心!感谢关心!”实诚地老刘非常激动。因为养鸡味道难闻,一般很少有人来鸡场。要吃鸡蛋也是打电话让送过去。
今天,看到新来的书记亲自进入鸡场,不怕鸡粪的味道,他就认为这是个接地气的领导,也会是个干实事的干部。所以他非常开心,也一下子对章学军产生了好感。
话多必失。
老刘一边介绍鸡场情况,一边问吴有德:“章书记来了,那霸书记呢?不会撸了吧?”
老刘虽说吃住在鸡场,但还是听说村里成立了工作组,正在核实贫困户的事情。大家都在看吴世仁的笑话,都有希望上面早日把他撸下去。
“霸书记”指的是吴世仁。叫霸书记还算客气的,背后都叫“不是人”。今天有吴有德在场,所以老刘就含蓄点,知道他与吴世仁是一个宗派的,也是他的亲信,走狗。
这个称谓前几天章学军就知道。吴世仁在村里几十年一手遮天,横行霸道,鱼肉村民。前些年,村民联名上告,也没有下文。
所以,有点本事的村民都外出务工、创业,留在村里都是老实本份人,也基本不参与村里活动。吴世仁他们就在村里作威作福,不思进取,村里建设跟不上,发展就迟滞,时间长了不贫困都难。
“吴书记还是村里一把手,章书记主要是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的。”听到老刘这样问,吴有德满脸不高兴的样子。
“哦!在就好,我怕不在了,是我没搞清楚,没搞清楚!”老刘忙赔笑脸地说。"


“第二呢,要加强他们的学习。通过学习国家的政策精神,学习其他地方脱贫致富的故事,从内心激发出他们脱贫意识。从中找出一些年轻有理想有抱负,或有一技之长的人,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如,会泥工、木工、剪工等,组织到劳务市场为他们找寻机会...”
“最重要的是,是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只有村集体发展壮大了,才能有实力更好地带动全村人民共同致富...”
知己相逢,喝水也甜。
朋友相聚,万语嫌少。
章学军好久没有这样畅所欲言了。他把进村以来的想法、计划都全盘托出,三人难得集聚一起,为让郑家湾村尽快摘掉贫困帽子,共同谋划,共同推进。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着。
章学军坐在窗边,透过玻璃凝视远方,窗外路边的建筑、树木快速向后“倒”去,他靠在靠背上,闭着眼睛沉思...
昨天下午,村里正在开会研讨下阶段工作,章学军突然接到镇办电话,通知他第二天早上到镇办集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早上六点半,龙大军骑摩托车送章学军早早地来到镇里。
邢副书记和几个村书记、第一书记比他还早,已在镇院子里站着聊天。
随着人员增多,寂静的院子逐渐热闹起来,你一语,他一言,相互聊了起来。
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想法,整天呆在村里,这下有机会出来散散心了。
通过聊天交谈,章学军这才清楚,这次外出考察目的地是H省j 县,主要目的是考察学习工作,参加人员部分重点贫困村的书记、第一书记到。
因为距离较远,估计最少得三四天的时间。
各乡镇参加考察人员陆续来到区扶贫办。章学军看了下,有一些相识的领导、村书记和第一书记,还有许多第一次见面的。大家相互打了个招呼,熟悉的还开起了玩笑。
外出学习估计有四十多人,加上区里带队领导工作人员,接近五十人,刚好坐满一辆大巴。
由于是出省考察学习,区里非常重视,区委办负责组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区长亲自带队。
大家兴高采烈地上车坐好,大巴缓缓启动,向高速公路驶去。
为体现本次考察学习的重要性,珍惜外出考察的难得机会,切实做到考察学习有收获,作为本次考察带队职务最高的领导,副书记站在车上就本次考察学习提了几点要求。
副书记姓江,三十七八岁左右的矮胖男人。两年前,从本市P县一乡镇书记岗位上,提拔到江州区担任副区长,今年初转任副书记,属提拔重用。
十多年前,经济学硕士毕业后,江副书记作为特殊人才被市里引进,直接在市招商局担任正科级干部。不到两年,下派到P县一乡镇担任副书记、镇长,五年后,提拔为镇委书记。
听说,江的工作能力相当强硬,推进工作非常有魅力,而且特别能招商引资,仅十亿元项目就有好几个。这些年,江领导的乡镇一直是全市经济十强乡镇。
十年左右时间,从一个科级干部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可以说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前途不可限量。
领导就是领导,不管在什么场合,讲话一样不含糊。江副书记首先从这次考察的目的要求,指导思想,任务要求,纪律要求等都作了讲述。
关键是没有看稿子,洋洋洒洒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没有重复,哆嗦。厉害!有水平!章学军暗暗佩服。
章学军听了半天,随着大巴车的震动摇摆,几次差点睡着。回味了半天领导的讲话,归纳起来也就几句话而已.
大概意思就是说,在第三季度目标冲刺的关键时候,区里组织大家外出考察学习,充分体现了区里对这次考察学习的重视。也知道大家平时工作辛苦,让大家借此机会散散心,也是对大家的一种关心体谅。
希望大家借此难得的机会,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本地、本村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最后,还特别强调,要时刻保持党员干部的形象,注意政治安全和人身安全。
江副书记讲完后,提议副区长也说几句,副区长坐在位子上摆摆手,笑眯眯地说“不讲,不讲。以您讲的为主!”"


李姐还是那样趾高气扬,“老娘有财政编制,工资直达我卡上。他就是想扣也扣不着啊!”
“我就是每天不干活,也少不了一分钱。谁也奈何不了我,工资是财政发的,我需要看谁的脸色吗?”
从这天起,编制这个东西就生生地扎进章学军的脑子,难怪李姐这么牛啊!原来是有编制!
那阵子,章学军有事没事就找办公室老金聊天,主要是打听编制到底怎么回事。
老金五十七、八岁,快到退休年龄了,一生在乡办公室工作,最高职务办公室副主任。每天上午到办公室坐一两小时,喝几杯茶,翻看几张报纸,和同事聊聊天,就回家。基本是退居二线了,不干事、也不管事。
听说章学军对编制感兴趣。
“你小子算是找到人了。”老金嘴角带笑,“一名话,有编制才是正事工作,其他都是糊口手段。”
“简单地说,编制就是铁饭碗!”
看到小章同学似懂非懂,老金接着补充,“编制分好几种,大概有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工勤编制。”
“金主任,李姐是什么编制呢?”
“哪个李姐?哦!小李啊,她是全额事业编制!”
“全额?”章学军有些犯迷糊,赶紧给金主任续上了茶水,“难道还有半额?”
“你小子还算机灵!但是,那不叫半额...”
“叫差额。”金主任似笑非笑,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茶水,起身就回家了。
章同学满脸佩服望着金主任的背影,老金头真有学问!
其实,他根本就还没搞清楚这几种编制的关系。
第二天,老金没来。
第三天,终于看到老金了。章学军又来请教了。
看到小章一副虚心请教的样子,又倒水、又拿报纸。老金头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实,想争取到编制,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考试。”
一听到考试,章学军就头大,这个肯定不行。
“近年来,一些行政机关通过国考、省考录用工作人员。他们一旦通过考试,符合录用要求,就能有行政编制,成为公务员!”
“他们工作稳定,体面,各项待遇相对较高。”
“基本都进还有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单位。”老金耐心讲解着。
一旁的章学军脸上掩饰不住的憧憬。
不过考试并非他的强项,章学军又是一阵头疼,他突然想到一桩事,纳闷问道。
“李姐也是通过考试取得的吗?”
李姐可不像什么文化人,动不动出口成“脏”。
“小李不是,她父亲是原区商务局长。临退休前,向组织提出了唯一要求,就是解决女儿的编制”"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