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短篇小说阅读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刘闪刘禅,也是实力作者“排骨”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诈我!”廖化懒得跟潘濬多费口舌,派人将他和四千伤兵押往巴东后,真的将其放走。不过,他们被“流放”到瞿塘峡,由吴懿领兵两千守卫着隘口。廖化和张嶷没有说错,参与此次战斗的一万八千蜀兵,全都来自秭归城!次日晨。蜀军留下一千伤兵在巴东城中养伤,其余的一万七千兵马,从东门浩浩荡荡地进入秭归城中。陆逊见状,猛敲自己的脑袋,暗叹自己......
《短篇小说阅读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昏迷中,刘闪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向魏国投降,也梦到五百多个嫔妃和宫女受辱,又梦到李昭仪拔剑自刎!
刘闪猛地惊醒,不过很快又陷入昏迷中。
与此同时,秭归城外,陆逊站在高高的井栏上,把玩着手中的令牌,等待着姜维出兵救援巴东城。
几个待令的将领,以及众多的士卒苦等三个时辰,无不冻得鼻青脸肿,陆逊始终没有下达出兵的命令。
“姜维!好你个姜维!你够狠!我陆逊,自愧不如!”陆逊咬牙切齿地低声喝道。
“丞相,午时三刻时,末将亲眼看到巴东的快马信使,从东门进入秭归城,姜维肯定得到了巴东被围攻的消息!”孙韶肯定地说道。
“没错!本相也看见了!”陆逊冷冷地说道。
“丞相,刚刚有哨探来报,他们说……姜维一直坐在城头,一直在悠闲地喝茶!”
“姜维毕竟是诸葛亮的传人,精通兵法谋略,绝不会让我有机可趁!”陆逊无奈地笑了笑:“其实,如果我是姜维,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只能舍车保帅!毕竟秭归城池坚固,城中粮草充足,唯有坚守不出,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丞相,姜维始终不出兵,我该如何?”
“如今,天色已晚,姜维不会出城救援巴东!”陆逊肯定地说道:“传令:各寨严加防范,谨防姜维的偷袭!”
陆逊下完军令,狠狠地瞪着秭归城头,瞪着那个模糊的身影,怏怏地回到寨中。
……
巴东城。
时间回到辰时,吴军大寨。
“传令:吕壹、陈表,各领六千兵马,全力攻打巴东城!若有蜀军快马出城求援,不得射杀!”
“诺!”
两名副将领兵出发后,潘濬则引兵一万八千,埋伏在巴东以西十五里的隘口处,并且兵分两路扎好口袋,准备一举围歼远前来救援的蜀军。
在潘濬看来,就算姜维用兵诡诈,就算他能逃出自己的包围圈,他撤回秭归的路上,也会遭到陆逊的重兵狙击,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
然而,潘濬一直等到酉时,也未见姜维的援兵到来。
“潘将军,据探马来报,秭归城方向,没有一兵一卒出城!”一名校尉试探着说道。
“看来,姜维已经放弃了巴东城!”潘濬郁闷地说道:“传令:撤兵回营,明日全力攻城!”
“潘将军,要不要……再等一等?”
“罢了!姜维不会来援!我只能攻克巴东城,再领兵东进,与丞相的主力部队汇合,然后一起围困秭归。”潘濬说到这里,突然冷冷地说道:“届时,姜维困守秭归,孤立无援,就算插翅也难飞!”
既然潘濬已经下令,校尉不再迟疑,要求各部迅速撤回。
然而,这支的部队刚刚走出几里地,突然一声锣响,崖上的巨石和火箭雨点般地落下,吴兵还没反应过来就伤了许多兵马。
“不要慌!不要慌!”潘濬厉声喝道:“先查清是哪路兵马,查清有多少人!”
“潘将军!我军前方,被廖化的三千兵马阻住,后方,被张嶷的三千兵马遏住退路,我已被蜀军包围!”
“不可能!”潘濬大声喝道:“廖化、张嶷二将一直在秭归!他们怎会在此出现?绝对不可能!”
“潘将军,末将没有看错,确实是廖化和张嶷!”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潘濬不敢多想,赶紧令道:“兵分两路,尽快冲破包围,迅速突围!”
四周喊杀声四起,崖上不停地落下巨石、滚木和箭雨,吴兵成片成片地倒下。
潘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万八千兵马,竟会被蜀军的六千兵马围在狭长的江边!
潘濬实在想不通,秭归城的蜀军怎会出现在这里!自己给姜维做了个口袋,没想到,自己却钻进了姜维的口袋!这到底怎么回事?
潘濬不敢大意,知道自己突围不出就会全军覆没,然而,吴兵多次冲击,始终未能打通两端的通道。
另一边,巴东城外。
攻城不克的吕壹和陈表,各自损失了半数兵马,两路大军人困马乏,刚刚回到营寨,突然寨中杀出一支蜀兵,这正是张绍引领的三千兵马!
惊惶未定的吕壹和陈表全力抵抗,身后又遭到傅佥的袭击。
黑夜中,受到夹击的吴兵惊慌失措,还未反应过来就损了大半兵马,吕壹和陈表眼看形势不妙,趁夜混在落荒而逃的吴兵中,仓惶往建始方向逃去。
喊杀声渐渐停止,廖化、张嶷二将逐渐缩小包围圈,崖上的邓芝也领着一队蜀兵冲下山崖。
此时,跪地祈降的吴兵多达两千人,另有四千多吴兵不同程度的受伤,现场惨烈无比。
肩膀中箭的潘濬躲在一块大石后面,眼看自己被蜀兵围困,刚要拔剑自刎却被蜀兵拦住。
“本将技不如人!但本将绝不会投降!”潘濬大喝道。
“潘将军放心!我家大将军有令,若是潘将军不愿归降,我等绝不会为难,哈哈哈!”廖化大笑道,只是笑得有点诡异。
“你们……都是来自秭归城?”潘濬见蜀军没有杀害之意,于是大胆地问道。
“不错!”张嶷郑重地说道:“我另有六千兵马在巴东城外,如果大将军没有料错,你的副将吕壹、陈表必已败走!”
“你们……你们都来自秭归?”潘濬略有欣喜地说道:“如此一来,秭归必然空虚!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
“唉,潘将军!以你的智商,兵法上的事,很难跟你解释清楚!难怪我家大将军肯放你走,像你这样的庸将,多多益善,哈哈哈!”
“廖化!你休得猖狂!你们敢倾巢而出,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你休想诈我!”
廖化懒得跟潘濬多费口舌,派人将他和四千伤兵押往巴东后,真的将其放走。不过,他们被“流放”到瞿塘峡,由吴懿领兵两千守卫着隘口。
廖化和张嶷没有说错,参与此次战斗的一万八千蜀兵,全都来自秭归城!
次日晨。
蜀军留下一千伤兵在巴东城中养伤,其余的一万七千兵马,从东门浩浩荡荡地进入秭归城中。
陆逊见状,猛敲自己的脑袋,暗叹自己错失了良机!
“姜维之才,我不及也!”陆逊由衷地赞道:“同样的一万兵马,在足智多谋的将领手中,确实可以一当十,姜维正是这样的将才!可惜,他没有为我大吴效命!”
“丞相,探马来报,吕壹和陈表二将,仅剩数百兵卒,已经退往建始,潘濬将军不知所踪!”孙韶前来报告道。
“蜀兵从东门回到秭归时,本相已猜到这样的结局。”陆逊面无表情地说道。
“丞相,这几日,我一直密切关注着秭归的兵马调动,昨日辰时,潘濬将军才开始攻打巴东,之后我一直在秭归城外,姜维……他……是何时派兵将出城?”
“你忘了?两日前,蜀军前来袭我营寨?”
“丞相,蜀军袭营失败后,不是撤回秭归了么?他们如何能到巴东?”孙韶仍有疑惑。
“唉!当时我也疏忽了!”陆逊叹道:“蜀军前来袭营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我营寨四周,退去之时,却打着引人注目火把,这是为何?”
孙韶一脸的懵逼,陆逊苦笑着说道:“这正是姜维的“瞒天过海”之计!他袭我营寨后,打着火把撤回秭归的,其实只是一部分,其他兵马已经趁夜西去;连续两日,姜维如法炮制,悄悄地给潘濬下了个套!而我,却还认为秭归城中有三万蜀兵,既派兵未阻截,也未攻打秭归城。”
“原来如此!姜维果然狡诈!”孙韶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姜维只用了个简单的计谋,就凭空多出一万八千人马,确实精妙!本相又跟姜维学了一招!”陆逊无奈地叹道:“不过,学费太过昂贵!代价是名将潘濬,以及他麾下的两万吴兵!”
陆逊说罢,痛苦地闭上眼睛,心头猛地一颤!
巫县!朱桓!
陆逊倒吸一口凉气,突然站起身,巫县安在否?
朱桓、胡综和李膺占据着巫县的险要隘口,切断永安与巴东、秭归之间的联系和粮草供应,但他们同时也在蜀兵的包围之中。
姜维确实是一个统兵的鬼才!
他的兵力并不占优,却能依靠地形围死朱桓的两万吴兵!
陆逊暗自祈祷,希望这位曾经“破曹仁、斩常雕、俘王双、破曹休”的吴国猛将,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足够的时间拔掉深入吴境的姜维。
然而,这可能吗?
在刘闪所了解的历史上,众多的史学家以及很多三国爱好者,他们对姜维都是贬多褒少,主要是因为他连年征战,耗损了大汉的国力,却未伤及曹魏的根本。
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时,朝中的文武官员几乎都在反对,就连廖化也多次劝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行难为之事”。
后世的人们,总结了姜维十一次对魏国用兵的结果: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体来说,姜维的北伐是胜多败少。
从“宏观”上来说,姜维北伐确实造成了大汉“兵困民疲”,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其损耗远比大汉来得大,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
正是姜维的主动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断衰退的大汉政权。在这几十年里,蜀中土狭民寡,而曹魏拥有九州之地,后者被迫采取战略防守长达三十年,这在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只要一有空闲,刘闪就会仔细回想自己读过的史书,希望找到姜维北伐曹魏“寸功未立”的原因,希望在今后决定性的北伐中,尽量避免相同的失误。
众所周知,大汉后期的将才匮乏,这肯定是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最后几次北伐时,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一个人,经常要担负起统帅、大将、参谋的全部职责,可见姜维当时处境的艰难。尽管如此,他仍然能在战术上不断取得胜利。
在刘闪看来,姜维的军事才能,应该不会低于邓艾,正是由于两国兵力和国力的巨大悬殊,以及后勤供给上的困难,这才使得姜维的几次胜利,都难以进一步扩大战果,只能无奈班师回朝。
另一方面,朝中官员的打压也是原因之一。据史书记载:“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兵不过万人。”也就是说,姜维早期的几次北伐时,手下的士兵还不到一万人,这样的北伐只能是小打小闹,对于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
在历史上,在公元253年之前,姜维一直担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直到253年费祎被刺身亡之后,姜维才升任大将军,即便如此,他能动用的兵马也不到五万人!
由此看来,要一统华夏,实现自己“大汉万年”的宏愿,必须要对姜维绝对的信任,也要做他坚强的后盾!
天已微明,门外传来有节奏的敲击声,刘闪替熟睡的李昭仪盖好被子,然后轻轻起身。
“陛下,已经查到一些蛛丝马迹,现在可以确定,黄晧跟很多朝臣,及他们的门人常有往来,特别是陈祇!”向宠低声说道。
“陈祇?他是何人?现居何职?”
“陛下,陈祇,字奉中,乃是前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其相貌威武,善长多种技艺,深受费祎的赏识。现在,他是费祎府中的家臣。”
听完向宠的调查结果,刘闪略微有些震惊,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否与费祎有关,刘闪觉得,应该查实后再做处理,所以暂时并未表态。
“陛下,除了陈祇之外,他跟阎宇、张表也有往来,经常暗中送钱送物,也有人看见黄晧经常出入景福殿。”
“景福殿?难怪刘理知道得那么清楚!”刘闪冷冷地说道:“不要惊动任何人,继续查!另外,再让人盯着刘永和刘理,一有消息马上来报!”
“诺!”向宠领命而去。
经过前几天的叛乱后,刘闪总觉得有人在背后盯着自己,刘闪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晧!但是,刘闪打心眼里不希望是黄晧,因为他确实讨人喜欢。
从向宠初步调查的结果来看,平常唯唯诺诺的黄晧,在暗地里确实有结交党羽的迹象。刘闪相信,如果不是自己先知先觉,黄晧最终肯定会像史书记载的那样:欺上瞒下,操弄威权直至祸乱朝纲。
刘闪并不嗜杀,但为了自己“大汉万年”的宏愿,别说一个宦官黄晧,刘闪不介意杀掉任何人!
冬季的成都异常阴冷,刘闪裹紧宽大的汉袍后回到殿内,今日他不想上朝。在刘闪看来,只要不是魏延、姜维或孟光有事启奏,几日不朝又有何妨?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对吴、魏两国的“新城之战”不会陌生,因为这是三国后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不对称的战役:吴国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攻城三月,仍没拿下三千人驻守的新城。
三国时期,合肥属曹魏扬州淮南郡,由于曹魏和孙吴在江淮流域连年交战,公元233年,魏将满宠分析战场形势后,魏国朝堂经过几番论战,曹睿终于同意建立新城,合肥新城于当年建成。
从此之后,合肥旧城中只有少量的军事人员和设施,合肥新城作为主要的军事据点存在,从234年第一次新城之战开始,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合肥新城就成了吴、魏两国争夺的重要据点。
不论是古代的冷兵器作战,还是一千多年后的高科技战争,无不遵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未动,情报先行”的理念。
如今,姜维和陆逊在相距不远的秭归、信陵对峙已有月余,双方都没有较大的兵马调动:姜维仍然保持着秭归三万、巴东两万的兵力,与陆逊的八万大军差距并不大。
经过多日的侦查,探马已经确定:吴国正在夷水大兴土木。吴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效仿魏国的“合肥新城”,在夷水建一座军事要塞,阻断姜维绕道恩施、长阳进取宜都的通道,确保陆逊部队后方的安全。
姜维与几名将军伪装成狩猎的百姓,登上佷山远远地看到,这座要塞已经初具雏形,其规模暂时比不上合肥新城,因为它只能根据狭长的地形,形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关隘。
由于蜀军并不擅长水战,湍急的夷水也不适合行船,自然不能绕过这座关隘,只能以步兵强攻。如果这座关隘顺利建成,恐怕蜀兵付出百倍于守军的巨大伤亡,也无法顺利将其攻下。
廖化和邓芝建议立刻出兵,趁它还未建成时将其摧毁,姜维综合考虑后,也觉得应该出兵。
不过,姜维的目的并非将其摧毁,而是促使吴国劳民伤财,并且日夜不停地赶工期,希望它尽快建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