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检李自成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篇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由网络作家“少司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网友对小说《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非常感兴趣,作者“少司寇”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朱由检李自成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范景文以不忍让城中百姓被屠为由而放弃了抵抗,直接选择了投降,当然,他投降真正的原因是朱由检让他投降。李自成见此,只问道:“皇帝崇祯呢?”“回大顺王,皇帝崇祯已于三个多月前离开京城,如今想必已到南京。”说这话的不是范景文,而是留在京城的前内阁首辅韩爌,历史上这位在魏藻德之前被罢职的内阁首辅就一直寄居在京城,如今李自成一入城,也跑了来投诚......
《精品篇穿到明朝后,我举全国之力搞基建》精彩片段
吴孟明点了点头,他很赞同张凤翔的看法,谁也没想到李自成正月才在陕西建立“大顺”政权,三月就攻打到了京畿。
朱由检倒是没这么愤怒,也没这么惊骇,因为熟知后世历史的他早就知道这些事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历史上的李自成正是在正月建立“大顺”政权,设立文武百官,三月攻下了明朝帝都。
在这个过程中,除周遇吉血战阻击李自成七天七夜外,一路大明守关官员皆是望风而降,而唐通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历史上的崇祯帝朱由检就是因此认为一个宁武关都能挡住李自成七天,而从宁武关到京城还有那么多雄关,也就心存侥幸心理,以为李自成可能会打不到京师来,也就没有急着采取相应对策,如南迁什么的。
结果崇祯没有想到周遇吉战死后,后面的守关官员皆是望风而降,使得李自成攻破居庸关快要兵临城下时,他才知道李自成来了,完全没有时间应对。
但现在的朱由检好像早已料到了这个结局,因而先离开了京城。
“比历史上李自成攻破居庸关早了七天,看来牺牲一个周遇吉也就多赚七天而已,也不知道如今自己没有让周遇吉牺牲在宁武关,会不会让大明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多很多个‘七天’?”
朱由检心里如此想了想后,也就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李自成攻入京城后发现没有朕会是什么心情?”
……
“你们说崇祯见了本王会是什么心情?”
李自成此时正骑着高头大马兴致勃勃地往长安西门而来,且对身旁大将军刘宗敏饶有兴趣地笑着说了起来。
刘宗敏则哈哈大笑起来:“自然是磕头求饶!”
李自成也因此大笑起来。
“臣等恭迎大顺王!”
范景文带着一干留守京城的文臣武将早已跪在了城门两侧。
范景文以不忍让城中百姓被屠为由而放弃了抵抗,直接选择了投降,当然,他投降真正的原因是朱由检让他投降。
李自成见此,只问道:“皇帝崇祯呢?”
“回大顺王,皇帝崇祯已于三个多月前离开京城,如今想必已到南京。”
说这话的不是范景文,而是留在京城的前内阁首辅韩爌,历史上这位在魏藻德之前被罢职的内阁首辅就一直寄居在京城,如今李自成一入城,也跑了来投诚,目的自然是想找李自成要个一官半职。
李自成面色凝重了下来:“居然跑了!”
“大王勿虑,崇祯虽然跑了,但京师还在,如今我们占据了京师,至少整个北方已经是属于我大顺的了,接下来,无非是再派大军南下征伐残明而已,而残明犹如风烛残年之人,气数将尽,我大军一旦南下,自然会是势若破竹,一举统一天下!如今,何不先修书一封,令崇祯在南京纳土归降,且令其还京觐见,如此也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时候,被李自成任命为大顺政权天祐殿大学士兼丞相的牛金星劝慰起李自成来。
李自成点首:“准!立即修书于崇祯小儿,令他识相的话,就立刻纳土归降,本王可以封他为国公,否则,朕必杀尽他朱家子孙!”
……
“闯贼欺人太甚!”
淮安武家墩,朱由检这里收到李自成的招降文书后,周遇吉咬牙切齿地先说了一句。
“宁武伯不必如此愤怒。”
朱由检这时候见此忙说了周遇吉一句,然后看向群臣,自信从容地笑了起来“诸位爱卿可有话要说!”
蒋德璟这时候先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宁武伯所言极是,闯贼此举实在猖狂无礼,在他看来,我大明是真无可战之力,如其刀俎之鱼肉一般!臣请陛下对其还以颜色,以文书回之,叱骂其不忠不孝、大逆不道之举!”
接着,李国祯则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眼下我们不能不慎重考虑当前局势,如今闯贼势大,而我等刚到南境,立足未稳,且兵马不足,以臣看,不如先派出使臣与其谈判,以臣看,陛下不如先让一步,学越王勾践,表示愿意去帝号,以国主称之,并在名义上归顺闯贼,如此方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待十年后再兴北伐,一雪今日之耻!”
“襄城伯,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周遇吉回怼了一句,说道:“我们皆是朝廷武勋,世受国恩,有舍生护君之责,岂能让陛下受此委屈!除非我等尽皆已战死!”
李国祯被周遇吉的气势吓得有些不敢大声说话,声音略有些低沉地解释说:“谁愿意让陛下受委屈?可我们现在刚刚南迁到此,甚至还有江南士绅的掣肘,如何是风头正盛的闯贼敌手!君主报仇,十年未晚,养精蓄锐几年有何不对,现在与闯贼硬来,只会让大明亡的更快!到时候,你我战死又有何益处!”
“襄城伯虽然说的有理,但臣认为即便亡国,大明也绝不能向逆贼称臣,此乃乱纲常之事,也会使大明将来再无国统可言!”
蒋德璟也极力反驳让崇祯向大顺李自成称臣。
而兵部尚书张凤翔这时候站了出来:“陛下,臣亦以为,襄城伯所言不妥当,闯贼本就已毁过我大明祖宗陵寝,如此血仇,陛下岂能认贼为君!别说归附,如今这闯贼连被我大明招抚都不可能,不然陛下就是对不起大明的列祖列宗!臣建议,我们可派使臣联络建奴,联合建奴先剿灭闯贼,再驱赶建奴出关,实行联虏平寇的策略。”
联虏平寇?
朱由检没想到张凤翔会提出这么个建言,居然要自己联合建奴灭李自成。
在这个时代,李自成算家贼,而建奴算外寇,而且外寇明显实力更强。
按照后世的抗日战争经验,明显在这个时候是要安内必先攘外。
但因为儒家思想的局限性,这个时代的人民族意识不强,更多的是忠君思想,如明朝灭亡元朝时很多士大夫会为元朝尽忠一样,这个时代的很多士大夫没有觉得被胡虏统治有什么不好。
所以,张凤翔才会很自然提出了“联虏平寇”的策略。
但朱由检才不会傻到去把自己的力量用在消灭李自成等农民军身上,那样他将来拿什么抵抗建奴?
“首先,联虏平寇是不行的,朕已经不止一次说过,我大明真正的强敌不是李自成而是建奴!诸位难道忘了金灭北宋之事,金国明明是最大威胁,北宋偏偏联合金灭辽,却不是帮助辽抵抗金国,结果被金一举占领京师。”
朱由检说了一句。
“可陛下,如今大明最大的威胁不是建奴,而是闯贼,闯贼已建国大顺,麾下雄兵数十万,占据北方半壁江山,而建奴不过依旧盘踞在关外不毛之地,难以吞并我汉室江山。”
张凤翔说了一句。
“估计宋室君臣当时也是如你这么想的。”
朱由检回了一句,又道:“这件事不必再议,李自成的招降之事不必理会,朕既不纳土归降也不去帝号称臣,天下正朔还是朕,他李自成依旧是贼,只有朕招降贼的道理,没有朕向贼投降的道理!除非朕真的被他李自成把刀架在了脖子上,而你们都没了血性!”
朱由检说着又道:“至于建奴是不是最大威胁,依朕看,三个月后便见分晓。”
“陛下放心,除非臣等皆战死,否则臣等绝不让君父受辱!”
周遇吉回了一句。
蒋德璟则回道:“陛下圣明!臣生是大明之臣,死是大明之鬼!宁可站着死,也绝不降贼求生!”
李国祯和张凤翔也回了一句“遵旨”但没再说别的话。
而朱由检点了点头,又道:“兵马加紧训练,粮草加紧蓄积,军械加紧制造,无论抗贼还是抗虏,都是要战场拼杀的!从现在起,上至朕这位君王,下至庶民,无论男女,皆需参加军事训练,建立民兵制,近卫军训练结束后,以各屯堡为单位开展民兵训练,中央处设立总训练部民兵司!”
“臣等遵旨!”
众臣再次回了一句。
“散朝!”
……
辽东。
山海关。
吴三桂看着多尔衮的来使洪承畴和自己舅祖大寿的来信,问道:“摄政王真说大清将来取了天下,会封吴某为王?”
“没错,有摄政王的亲笔手书为证,平西王难道还不相信吗?”
洪承畴问道。
吴三桂哼了一声,顿时大喝一声:“来人,把这个背叛大明、投靠建奴的奸臣拿下!”
顿时,吴三桂的两家丁就站了出来:“是!”
“且慢!”
洪承畴忙一摆手:“平西王真欲为大明尽忠乎?然不知大明已气数将尽,明皇崇祯最后一支嫡系早已和孙传庭一起埋在潼关,而李自成不过流贼顽寇耳,我大清大兵入关后,其必为我大清所灭,到时候天下就剩平西王与我大清,难道平西王真以为能与我大清决一雌雄?!”
吴三桂把圣旨拿了出来,递给洪承畴:“此乃我大明皇帝陛下给本王下的谕旨,你自己看看吧,陛下不但封本王为平西王,允许本王永镇辽东,还要求本王不得降建奴,且说若降建奴,必杀我吴家满门!”
工部右侍郎是正三品职位。
而宋应星之前当的最高的官只是个正五品的知州。
何况宋应星还只是个举人出身,对于他而言,能成为五品知州已经是他人生顶点。
但宋应星没想到皇帝陛下居然当场任命他为工部右侍郎,成为六部堂官。
这无疑让宋应星很是感激,有一种自己被皇帝陛下看重的欢悦之情。
因而,宋应星一时间踌躇满志,暗自发誓要立即将燧发枪推广到整个官军队伍中,从而成为杀敌利器。
但这时候,朱由检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此枪虽优于鸟铳,但没有推广,也是有他的缺点的,一是制作成本高,一根鸟铳枪管尚且需要工匠敲制一月,何况是这种发射强度更大的燧发枪枪管,而且这燧发枪关键部件弹簧也是难以打制之物,所以爱卿别觉得这事容易,任重道远,朕希望爱卿早日能将燧发枪的生产成本降低到鸟铳以下,如此,方可列装全军!”
“臣明白!”
宋应星拱手称是。
“明白就好,现在还是以制造鸟铳为主,先将整个大明军械总局的重新整合,分拆出枪械局、火药局、火炮局、兵械局以及盔甲厂、机械局来;
其中每局设研发室与生产车间;
研发室负责研发新式器械,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现被确定采购列装进军队的主流器械以及新式器械;
也就是说,生产车间有两种生产车间,但应以生产主力主流器械为主。”
朱由检说着又道:“取消班匠制度!以后官匠不必再缴纳班匠银,全部以雇佣形式雇佣官匠为军械制造总局生产器械,其俸禄与生产器械质量与速度挂钩,生产的器械越多且质量越好,奖金越高;
根据官匠的技术水准,给予高级技术师、中级技术师以及初级技术师和准技术师等称号,级别越高者给予更高的散官官阶。”
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
这是中国历史上燧发枪的发明者毕懋康说的话。
而朱由检现在想要让大明的火器更加厉害且生产效率更高,自然要提高工匠地位才行,不能再让工匠被视为低贱一行。
毕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王承恩和宋应星皆应承了下来:“遵旨!”
……
“按照陛下的旨意,这些随陛下南迁和募集来的士民被重新编订户籍后,整个武家墩现在已经有编户一万多户,臣已按照陛下的旨意,将他们分别编在十个屯堡内,每个屯堡有上千户屯民,每十户屯民为一个生产组,每十个生产组为一个生产队,每屯堡有十个生产队。”
朱由检从军器局视察回来后,就召见了负责民政的蒋德璟。
因而,蒋德璟此时便将自己搞的民政事业进展汇报给了朱由检。
“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贼让这里成了人烟稀少之地,如此倒也使得我们能在这里建立没有本地乡绅大户的基层组织,如此无疑可以让朕能够更好的直接统治这些百姓。”
朱由检点了点头,心里很是满意地如此想了起来,在他看来,自己立足于淮安府城外这荒野之地,或许真比去南京与一帮士绅斗法好。
因为在这里,自己这个大明皇帝可以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不用去江南跟在基层有着绝对统治力与动员力的士绅们斗。
在这里,他可以利用新来的百姓组成新的政治军事集团,然后利用这个集团对外扩张的需求荡平江南、收复中原!
“按照陛下的旨意,每个生产组设组长,生产队设队长,生产大队设大队长,屯堡设屯堡主任,因而臣选定了一批相应官吏名单,请陛下御览。”
接着,蒋德璟说起了整个民政地方组织的架构。
“以后取缔吏这一职业,在编民政管事者皆以官员称之,屯堡主任同正八品,大队长同从八品,队长同正九品,生产组组长同从九品,俱纳入吏部考核,取消杂途、学校、科第取士之分;
以后我们肯定会招募更多的流民,开垦出更多的荒田,需要的管事人员更多,如今要做的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凡能识字懂钱知姓名者不论出身皆可参加吏部民政官员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安排到基层和部院任职,民政官员考试每一旬举行一次。”
朱由检看了后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来。
蒋德璟听后有些震撼:“陛下,此举是否过于不遵祖制,恐引起他人非议,尤其是那些科第出身的士林清贵之人。”
朱由检看向蒋德璟:“难不成爱卿现在还能立刻给朕找到一批有功名的科第士子吗?”
蒋德璟一时语塞。
朱由检则继续说道:“事急从权,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安民和重建基业,而不是固守这些陈规。”
蒋德璟点首:“臣明白了,既如此,臣这就去办。”
……
“陛下!”
朱由检在武家墩内现在是完全随心所欲地到处走,四处视察,以此让整个武家墩内的人都知道他这个皇帝的存在,并拉近彼此的距离。
此时,朱由检就看见了他在张家湾时招募的第一个纤夫出身的青壮杜亭松和董伟、关大虎走在一起。
已经不再是赤身裸体而是头戴圆盔身着棉甲的杜亭松、董伟、关大虎三人皆向朱由检行了大明近卫军内部最新普及的军礼。
朱由检郑重地点首,问:“你们这是做什么去?”
“回陛下,我们正准备去第三屯堡第七生产大队执行义务帮助屯户百姓生产生活任务,今天轮到了我们队,但现在还没有到集合出发的时候。”
回答朱由检问题的是董伟。
而杜亭松则和关大虎只知道站在原地傻笑了起来,见董伟说后才莽莽地点了点头,表示董伟说的是没错的。
朱由检见此便点了点头,让大明近卫军定期派出专门的官兵去帮助百姓,是他让周遇吉和张凤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大明军民关系。
据朱由检所知,在这个时空的明军纪律性并不比建奴流贼好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杀良冒功、肆意劫掠是常事。
所以,为了占据天下民心,他必须要改变自己近卫军在老百姓中的形象,通过自己的军队帮老百姓扫扫地插插秧这种小事让近卫军的良好形象根植在老百姓的心中。
朱由检这也是向后世一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甚至建国初期还能硬扛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某支军队学习。
在朱由检看来,他要想在明末力挽狂澜,指望自私的汉族大官僚大地主是不可能了,这些人一不愿被自己征商税,二大多不愿捐饷助国,只愿意让自己欺负苦哈哈的老百姓,如今只是抄了几个叛贼的家,连去个南京,进个淮安城都不行。
而他更不可能指望只知暴力破坏没有斗争纲领的农民起义军,按照原有历史发展,也因为抄家而得罪乡绅地主集团的李自成会被建奴打得大败。
所以他最大的指望还是这些归顺自己的庶民,这些想求一份安宁的百姓。
“很好,我们近卫军是为保卫家国、服务百姓的天子军队,要有爱民之心,能帮助老百姓生产生活是我们的荣幸,因为你们所吃的穿的都是来自于百姓。”
朱由检亲自拍了拍杜亭松的肩膀,替其拈去了掉落在肩上的竹叶。
“陛下说的是!”
杜亭松回了一句。
虽然现在的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检经常会做一些亲自为士兵包扎伤口的事,但杜亭松还是因此颇为感动,不由得挺直了胸膛,继续朝朱由检敬了个军礼。
董伟也同杜亭松一样行了个军礼。
关大虎见此便有样学样,也继续学着行了个军礼。
朱由检见此微微一笑,抬脚就朝周遇吉和张凤翔这里走来。
……
“陛下,现在已有三千士卒完成了新兵训练,按照计划,接下来,他们将进行以鸳鸯阵为基础的方阵训练,以十二人为一队,每队有两种兵种组合方式,一种俱是火器,以鸟铳为主,一种有刀盾手、长矛手、刀棒手、镗钯手,每队有火兵一名,每队设伍长两名,队长一名,四队组成一旗队,旗队长背小旗,另设置一名军法官,每名教官自动担任旗队长,对他们进行训练。”
周遇吉这里向朱由检汇报接下来的训练事宜。
张凤翔也接着说道:“陛下要求的扫盲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方面,伍长以上的军官皆已进行扫盲,全军识字率已达到百分之五十,接下来会增加夜课学习时间,主要学习家国思想与忠君思想。”
朱由检来到周遇吉和张凤翔这里后听取了军事上的准备情况。
而朱由检则因此问了随行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现在闯贼情况如何?”
吴孟明回道:“回陛下,据锦衣卫来报,闯贼自陕西起兵进入山西后,一路我大明官员皆望风而降,如今,闯贼已于三月初十进入居庸关,居庸关总兵唐通与镇守太监杜秩不战而降。”
“这个唐通!他也枉为臣子,身为武将,竟也不战而降!”
周遇吉没忍住,直接插了一句嘴。
张凤翔因此看了周遇吉一眼,才说道:“居庸关是山西方向后进入京畿的最后一道险关,一旦居庸关被攻破,京城将无险可守,而大明精锐皆无,京城空虚,设若陛下未离开京师,只怕已身陷闯贼之手,如今幸好陛下已南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想必自己也清楚局势,你已不是一年前的陛下了,您的直属精兵主力上个月已随孙传庭没于李自成之手,现在城中唯一的三千禁军,早已变成臣等家丁,由臣与成国公等自己掏银发饷,陛下觉得他们会听你的吗?”
明朝后期军制是兵部尚书总领内外兵权,京营兵马也由兵部尚书管理,同时也会有一名勋贵和一名太监协助管理,但基本上实权在兵部手里。
所以此时的兵部尚书张缙彦说京城中唯一的三千禁军听他一人的,倒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禁军左都督熊通!你站出来,告诉陛下,你愿陛下南迁乎?”
张缙彦这时候也为了向朱由检证明京城已经不是他这个皇帝说了算,因而也就把直接负责统领三千禁军的左都督熊通喊了出来。
这个历史上投降李自成的武将此时只低着头,不敢看朱由检:“臣请陛下仔细考虑大司马的建议。”
“你们!你们是要造反吗?我大明还没亡呢!”
朝堂上自然也还是有忠臣的,大学士蒋德璟这时候站了出来,怒吼了张缙彦一句。
襄城伯李国祯也看着朱纯臣,一脸惊骇:“成国公,你何时投了贼?你们朱家可是世受国恩啊!你居然也会跟着威胁陛下!”
李国祯说着就朝朱由检拱手说道:“陛下!臣认为他们就是在造反谋逆!”
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也恶狠狠地看着张缙彦:“姓张的,你欺负我锦衣卫已无人吗?!”
张缙彦这时候笑了起来,他倒也不想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前落得一个反贼的骂名,那样只怕李自成也不会用他,所以他没有要造反,只得意地看着朱由检:“臣无意造反,臣只是想谏言陛下三思而行。”
朱由检怒极反笑起来:“幸好朕早已料在先,张缙彦,朕知道你张家是晋商大族,其家业皆在北境,不愿离开京城,朕可以理解的,但朕没想到你还包藏祸心,竟欲控制朕献于闯贼!
“宁武伯周遇吉,带着你的人都出来吧!”
朱由检说着大喝一声。
朱由检话音一落,整个大殿内的两侧门帘内响起铁甲窸窣声。
没多久,周遇吉便带着五百军士出现在殿内,且各个着铁甲,皆是王承恩奉朱由检旨意在内廷兵仗局里临时凑起的五百副铁甲,毕竟这样才能让这五百军士彰显出帝王亲军的气质。
张缙彦、朱纯臣、熊通见此皆面色大惊。
但张缙彦还是没有认输,只喊道:“原来是山西总兵官周大帅,周大帅应当也知道天命已归闯王,何不与本官一起投附闯王,只要周大帅肯,本官愿奉百万两银劳军!”
很明显,张缙彦以为周遇吉会被自己的银子打动,而不知道周遇吉是一位忠臣。
周遇吉则冷哼一声:“周某不是卖主求荣之人,大司马不必白费心思了!”
张缙彦这才彻底惊愕地看了朱由检一眼:“怎会如此,陛下是什么时候把周遇吉调来,又为何能确定周遇吉足够忠心?”
而这时候,兵部左侍郎张凤翔已主动站了出来:“陛下!朱纯臣、张缙彦等意图挟持君父,罪大恶极,臣请陛下将他们严惩,抄家灭族!”
“准!”
朱由检当即回了一句,然后看向周遇吉,吩咐道:“刚才阻朕南迁者,全部立即处死!抄其家产!”
朱纯臣见此欲哭无泪起来,慌忙跪了下来:“陛下!饶命啊!臣刚刚那样,皆是受叛贼张缙彦挑唆,臣是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啊!臣愿奉十万两白银给陛下招兵买马!”
朱由检听到朱纯臣给自己只献十万两再想到昨晚他从锦衣卫那里得知他给张缙彦送礼都送百万两就更加气愤了,当即大喝道:“杀!”
“遵旨!”
周遇吉和黄得功一样,都是当年以平民身份入勇卫营然后被朱由检提拔到了今天这个位置,所以这两人对皇帝都非常忠心,觉得是皇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所以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为大明效忠而死。
如今,周遇吉自然也会毫不犹豫地执行朱由检的旨意,何况周遇吉现在还被加封为伯爵,自然更加感念皇恩浩荡。
只见他当即亲自拔出刀来,然后一刀朝成国公朱纯臣劈了过去。
咔嚓!
朱纯臣的人头当场滚落在地。
张缙彦见此拔腿欲跑,但被朱由检藏在殿内的甲士给拦住了,因此,张缙彦也只好转回身来,跪在了朱由检面前:“陛下饶命!臣知罪!”
朱由检今日是带剑上殿的,不过被他放在了宝座后面,此时朱由检亲自拿出剑来,朝张缙彦走了过去。
如今天下动荡,他知道自己作为皇帝,迟早都会处于险境,迟早都免不了要亲自上战场杀敌,如今自然有必要杀杀人,练练胆子,所以,他决定亲自杀掉兵部尚书张缙彦。
但为防这张缙彦表面是个文官其实有武艺,他还是先让周遇吉派人将这张缙彦给摁在了地上。
然后,朱由检拔出剑来,直接朝张缙彦的脖子处刺来,狠狠地刺了一剑,搅了几下。
张缙彦当场毙命!
而朱由检脸上与陈旧的龙袍上也被溅洒了许多鲜血,一时间在场的文武官员都不禁害怕起来,哆嗦着,连周遇吉和他带来的甲士看见皇帝陛下这个样子都有些后背发凉,皇帝陛下果然不愧是天子啊,真正威严十足!
左都督熊通已经双腿打架地倒在了地上,忍不住尿了,然后哭着向朱由检求饶:“陛下,饶命,臣,臣也只是一时迷了心窍啊!”
朱由检懒得理会,将手一挥,其身后的甲士便将熊通乱刀砍死。
一时间,整个大殿内出奇的寂静,没人再敢发声。
朱由检这时候只命道:“设立南迁总筹备处,宁武伯周遇吉、文渊阁大学士蒋德璟、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襄城伯李国祯、兵部左侍郎张凤翔六人为总筹备处辅政大臣,全面负责南迁一事!”
“要求以最快时间最大程度带走朝廷重要物资,还有工匠也带走,告诉他们,若工匠愿随朕南下,解除匠籍,免班匠银,以争取给敌人留下最少的财产和人才!”
“具体分工是:宁武伯周遇吉负责确保南迁安全顺利进行,蒋德璟负责确立南迁时间表,拟定南迁计划,李国祯招募民夫,注意防范有鞑子混入,王承恩负责内廷南迁事宜,锦衣卫吴孟明负责联络京城权贵官员和抄家,张凤翔负责物资搬运;张缙彦等不愿南迁的皆视为从逆,一律抄没家产,包括一直不表态的内阁首辅魏藻德。”
朱由检说完就宣布了退朝。
一直装傻的魏藻德一听大惊,忙跪了下来:“陛下饶命啊!臣支持南迁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