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娘在旁边缝补着衣服,眉头微皱,思索着自己最近忧愁的事情——关于漫漫换房间的事。
“夫君,古人言‘男女七岁不同席’,漫漫今年八岁了,以前家里房子少,才让她跟着咱们住。
如今她大了,必须得搬到别的房间。回头你问问爹娘的意思,总不能让孩子一直跟咱们住,咱们苏家可是正经的书香世家,可不能干这种事情。”
其实周翠娘更想在屋子后面给女儿盖间小屋,只要女儿离他们比较近,自己也能够放心一点,但她知道公婆肯定不同意——眼下家里正为银钱发愁呢,哪里有余钱起房子。
可是周翠娘真的不愿意再忍让了,大房和二房这些年一直花着家里的钱读书,占尽了便宜,唯独自己家既干了活,却半分便宜也没占到,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想到自己女儿在农忙时那般忙碌,明明才大病初愈,却还强撑着身体干活,还要为一家老小准备饭菜,可到头来又得到了什么?
大哥家的四个孩子先前一直住在镇上,过着公子和小姐般的日子,唯独自家女儿跟着他们吃苦,整天干活连饭都吃不饱,就连生病之后也是自己求着婆婆才得了看病的机会。
若一家人能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周翠娘自然不介意这些,可事实上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自己的小算盘。
大嫂一家子高高在上,从不把下面的弟弟弟妹放在眼里,只当他们是仆人,不然大嫂的女儿也不至于说出把漫漫发卖这种话。
公公婆婆虽说当场做了处罚,可周翠娘心里终归扎了根刺:大伯读了这么多年书,没为家里做过多少贡献,凭什么享受最好的资源?又凭什么让自己的儿女忍气吞声?
科举考试需要花费银子,每年的笔墨纸砚也需要花银子,这一大家子不做事,整天在镇子上过着小姐少爷般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都是他们一家子辛辛苦苦干活挣来的!!
苏广河倒是认同娘子的话,女儿大了确实该有独立空间,总是跟着父母住也不是办法,可家里房子本就不多,若让女儿和小妹同住,偏那小妹的脾气……
“我回头跟咱娘商量,你放心,这事一定能解决,我绝不会让你们娘俩受委屈。”苏广河紧紧握住周翠娘的手,神色诚恳。
周翠娘面色微微一红,她娘家条件不差,当初之所以嫁给苏广河,一来两家门当户对,二来苏广河有门手艺,上门求亲时又信誓旦旦说会好好待她,当初自己看着对方老师也是一表人才,所以同意了这桩婚事。
虽然这些年自己和婆婆小有摩擦,但好在夫君一直站在自己的身边,还时常帮着自己说话,家里的活也会帮着自己一起干,对待她更是一心一意。
这也是周翠娘即便知道婆婆有些做法不妥,仍愿意忍气吞声的缘由,主要是看在夫君的面子上,否则她才不受这窝囊气。
家中除了周翠娘在想着房子的事儿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在想着房子的事情,那就是小赵氏。
小赵氏用力拍了一下苏广山的后背,“刚我说的话你听见没?老大年纪也不小了,这次若能考个童生回来,咱就给他说门亲事吧。
我娘家有个侄女,年方十四,出落得水灵,听话懂事,更是家里家外干活的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