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石头走吧。”
我指了指前方错落的青灰色界石。
此时,马背上固定机位中的它们就像一串褪色的佛珠,随着镜头由近及远直至蜿蜒地消失在凤尾竹与望天树的阴影里。
2.清泉、叠石与邂逅纪实拍摄的手法让行进速度慢了不少。
傍晚时分,竹楼尖顶才刺破林冠跃入视野,正是怒江西岸的傣族村寨“曼听”,意为“金鹿饮水之地”。
二十余座竹楼依山而建,底层悬空的木柱上拴着几头水牛,正慢悠悠地反刍着芭蕉叶。
女人们提着竹篓从江边归来,筒裙上的银铃随着步伐叮咚作响,树梢上栖息着的一群蓝喉太阳鸟被这清脆的声响惊飞开去。
“今夜是‘波水节’最后一天,这里的习俗是放水灯祈福。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试试。”
我闻声回头,见那位身穿浅绿冲锋衣说着话的姑娘正仰头望向竹楼檐角——那里悬挂着几十只巴掌大的竹编小船,船身上缀满的缅桂花在夕阳的光晕中熠熠生辉。
正是琪琪,沈青桉。
-三天前-傍晚时分,我们刚抵达了第一天的定点拍摄地——一个隐匿在丛林深处的傣族村寨。
那里的竹楼错落有致地搭建在坡地上,几乎全部的屋顶都覆盖着晒干的棕榈叶。
寨子里的孩子们本都光着脚丫在泥地上追逐嬉戏,见到我们这帮大包小包还骡马相夹的外来者,既好奇又害羞,躲在竹楼后面偷偷地张望,不时还指指点点,窸窸窣窣地讨论着,笑闹着。
“这里的傣族和缅甸那边的掸族同源,信仰南传佛教,但也还保留着很多原始的自然崇拜。”
一个清泉般灵动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我顺着声音看去,一个穿着浅绿色冲锋衣的姑娘站在溪边,手指轻轻抚过一块被流水冲刷得圆润的青灰色石头。
她的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几缕碎发被汗水黏在额前,夕阳下的皮肤泛着健康的小麦光泽。
“您是?”
我走过去,忍不住问道。
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冲我一笑。
“沈青桉,民俗研究学者,受邀来做这次拍摄的民俗文化指导。
你可以叫我琪琪……”我这才注意到她的眼睛——像丛林深处的湖泊,深邃而明亮,带着一种沉静的智慧。
“李天笑,线路领队,叫我天笑就好。”
我伸出手。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