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昶君魏染瑕的其他类型小说《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魏昶君魏染瑕 番外》,由网络作家“斩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七日前敦煌历史研究所一名同志遭遇车祸,车祸地点在兴平市南位镇,车祸惨烈,魏昶君和司机当场死亡,唯一现场完好的是这半本书。”“我将这半本《大明事录感》带回,我发现该书没有任何记载,直到前三日,我发现该书浮跃一行行字体。”西安历史研究所所长雷请议开口,给众人解释原委。最初书中内容只是魏昶君穿越之后的茫然随笔,上面内容被转播到大屏幕,在场学者纷纷看着,他们能感受到一个穿越者的彷徨无助。穿越第一天,魏昶君记:「难!难!难!我穿越了?老天爷,你让我来到崇祯元年做什么,见证历史的悲哀再次上演吗?」穿越第二天,重病感冒,魏昶君记「烦!烦!烦!这可是明朝末年,是南明数千侠士子,是几十天骄文臣,是若干骁勇武将都无法拯救的王朝末年」「难道我要苟延残喘...
《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魏昶君魏染瑕 番外》精彩片段
“七日前敦煌历史研究所一名同志遭遇车祸,车祸地点在兴平市南位镇,车祸惨烈,魏昶君和司机当场死亡,唯一现场完好的是这半本书。”
“我将这半本《大明事录感》带回,我发现该书没有任何记载,直到前三日,我发现该书浮跃一行行字体。”
西安历史研究所所长雷请议开口,给众人解释原委。
最初书中内容只是魏昶君穿越之后的茫然随笔,上面内容被转播到大屏幕,在场学者纷纷看着,他们能感受到一个穿越者的彷徨无助。
穿越第一天,魏昶君记:「难!难!难!我穿越了?老天爷,你让我来到崇祯元年做什么,见证历史的悲哀再次上演吗?」
穿越第二天,重病感冒,魏昶君记「烦!烦!烦!这可是明朝末年,是南明数千侠士子,是几十天骄文臣,是若干骁勇武将都无法拯救的王朝末年」
「难道我要苟延残喘随波逐流等待大清入关?」
「急!急!急!等待剃头,剃成猪尾巴一样的丑陋发型,去他马德吧!!!」
在场不少学者会心一笑,但大多数人神情闪过担忧,他们都研究明史,知道穿越者承受的压力到底多大。
生存困境,未来困境,积累起来如一重重山岳泥流倾斜压来,对于一个在和平年间长大的学者来说,这种压力让人绝望。
穿越第三天,感冒稍好,魏昶君记「今天打跑了老道士,这迷信的老家伙居然让我喝符水,我现在有什么选择呢,悄无声息苟着发育成为土匪等待招安,或者积攒一波小队伍制造大船前往海外建设文明躲避末年,最差的就是在明末当农民,这一条不能选.....」
这一段文字凌乱,似乎魏昶君在写的时也仿惶不已,甚至有些茫然。
会议室安静起来,三十七名来自各所大学,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院的专家教授沉默。
西安历史研究所长雷请议展现三日前他的回信:「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你再也回不来了,你将永远留在明末」
而现在——急急急,赫然就是穿越者的求救信。
片刻有人推门走来,助手对众人汇报:“青州府莒州蒙阴县今隶属临沂一带,根据文字消息我们找到莒州蒙阴县落石村疑旧址处,经过对柳树年轮查找,痕迹判定,并没有找到刻三叶痕的柳树。”
助手苦笑:“大家要理解,一个人在崇祯元年于一棵普通柳树上刻纹路,经历崇祯末年,闯王肆虐,南明乱象,大清三百年,民国战乱,近代发展,然后才到如今的现代,一棵普通平凡的柳树很难保存到现在。”
“近四百年来柴火短缺,物资匮乏,基建发展,这颗柳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砍了当劈柴,或者当木料。”
助手神情严肃,理性分析。
隔着近四百年,想要帮助目前“寂寂无名”的穿越者,难如登天。
准备回第二封信,穿越者目前最需要什么?”西安历史所长雷请议陷入深思。
敦煌研究院院长,悬泉置遗址研究所,明史研究学院等多名教授瞬间沉思,急忙思考,得赶紧帮助穿越者第一重困境,他处境太艰难了。
最终十几人先讨论出最重要两点。
告知穿越者将要面临详细天气情况,先解决第一生存困境。
会议室内,三十多名顶级历史学者纷纷打电话给弟子查询资料,还有人飞速敲打笔记本,有人在根据明朝亩产情况来推演末年天气灾害情况,还有教授根据宗族搬迁史查询蒙阴县灾情危机。
敦煌研究所更是放下一切工作,帮助各大教授归类天气情况。
这一刻西安历史研究所雷请议走到《大明事录感》后半本书,他提起圆珠笔,根据众人所得到的数据,开始一点点写下。
————从现代传输一封信要多久,跨越近代发展史,驱逐外辱史,民国混乱时间线,大清末年,大清中兴,大清初年,南明崩裂时间线,鞑子入关时,崇祯末年,各方农民军起义时——然后才到崇祯元年。
这是一封信所要经历的时间线。
但这封信也没准将会改变历史走向。
寒风像碎玻璃一样一片片划着皮肤,魏昶君忍不住蜷缩紧了身子,使劲让粗袍贴合身躯,他甚至用草绳把衣服勒紧了一圈,这样不至于衣服有缝隙。
崇祯末年的十月中旬实在是太太太冷了。
呼——魏昶君甚至能看到吐出去带着一些白色寒风,但他没时间在意寒冷,他蹲坐在《大明事录感》前半部书前,搓了搓手激动无比看着原本空白的纸张上浮现一行行字体。
是圆珠笔写的,和第一封回信字体一模一样。
正楷。
简体字。
这是后世的同事,好友,西安历史研究所雷请议的字迹!
该字体虽是正楷,但每个字落笔最后一点有草体的影子,这就是好友的字体,魏昶君记的很清楚。
这一刻他忍不住激动攥紧拳头,隔着近四百年,他再次感到了熟悉的气息,未来那个恢弘的时代彷佛在眼前,但彷佛又隔着若干时空。
魏昶君终于能感到一丝安心了。
后世之人——知晓自己的存在了!
所以自己不孤独!
此刻,魏昶君将后世来信内容一字一字的刻入脑海。
「昶君贤弟见信如唔,兄长雷请议回信,得到你身陷囹囫,困近四百年前,我对组织汇报,筹建穿越者后盾组织,希望能帮助你或帮助大明朝,重新走入另一个结局」
「请你务必记住下面内容」
「在历史长河中,你须在蒙阴县或青州府莒州混迹出名声,该名声能让你记录县志或当地书斋中,如此你才能在历史留下名号,我们才能知道你的信息!!!」
「我们将会分析你的结局,提前告知你,让你避免各种必死局面,如鞑子来犯,如流寇来袭,官宦欺压等,所以你务必在历史留名!!!」
这是纸张来信前半段,有些字体从正楷变成了草体,可见写信之人焦虑担忧。
魏昶君默默想着四个字——历史留名!
这四个字无论横看竖看,都极难!
但只有历史留名,后世才能看到自己结局,才能提前告知自己危机,然后自己避免该必死结局,一次次走入正确选项,最终有机会参与改变大明结局。
虽身处寒风凛冽中,魏昶君此刻却感觉不到寒冷,他只感觉一股暖流从心脏处开始奔涌而出,因为他不再是一个人了,身后有着四百年后现代大国为后盾!
联系未来,让自己,让大明走入一个全新的未来!!!
————————
魏昶君视察完了村落,仔细检查土豆种子覆土,水源引库,堆肥情况,如今堆肥还在进行,变成了每个巷子每天出两个人四担堆肥。
顺着巷子一路到水库,家门前他一时间闻到香味,香味弥漫开来,魏昶君嗅着肉香弥漫。
母亲程氏在做饭,她将家里仅剩下半个腊猪头炖上,肉香四溢,然后放上老道士蒙阴县捎来的蕹菜,味道极香。
崇祯元年北方青州蔬菜多以常熟胡萝卜,嘉定香芋,杭州“补益人”的芡,娄县的菱最为出名。
米饭熬的白米粥,整个堂屋味道散香,养的一只狸奴喵喵喵叫着,围绕火炉不断馋的打转。
“昨日赶织棉衣三件,洛水道长奖赏白米。”程氏笑吟吟。
“母亲可怪我将粮食放在道观,奖赏众人?”魏昶君喝着肉汤,浑身发暖。
“不曾,你这么做必有用意。”程氏摇着头。
“哥哥,为什么我们不留着粮食自己吃?”魏染瑕好奇。
“不能留,这世道礼义廉耻道德规范早已崩坏,大明律人们不信任,大明朝的士子不再相信君子品德,而是为了一己私利甘愿做任何事情,大明朝的豪族更是割据一方,老百姓愈发苦不堪言,甚至茫然无措,不知道这世间还能信任什么?有什么可信任?”
“越是在这种世道上,越要行事干净,做事磊落,真正为民造福,体贴护民,如此才能得到民众信任依赖。”
“才能在这乱世做事。”魏昶君平静。
明末的百姓不是傻子,也不是杀人狂,他们之所以成为流民是茫然无比,是绝望至极,是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只能跟着张献忠,跟着李自成在之后崇祯十几年到处流窜。
东汉末年为什么张角的符水被百姓信奉神明,甚至几十万人百万人这般反抗,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百姓不相信地主,不相信一切,所以宁愿跟随张角死。
所以乱世最重要的精神理念是先竖立——信任感!
魏昶君这次吃的不多,他更多留给弟弟妹妹,他喝汤多,只感觉浑身暖洋洋的,返回里屋,他取出书籍,迅速给现代回信。
这次笔锋锐利,字体刚劲,不再像是之前惶恐茫然,墨痕断连。
————西北地区农业部部长,史籍所学术团队,在场人员政审,学审全部过关才进入了西安历史研究会议成为旁听。
农业部长兴奋无比,他第一次见到这种规模会议,他是西部地区农业部总负责人,他不擅长种地,但他更擅长策划每一块区域该种植什么,如何达到种植最大效果,如何保证战略农业供应。
农业部长赵福平眯着眼睛,自己前来意味着绝对有大变化。
赵福平看着历史研究所,所有人围成一圈,而他在圈外旁听,圈内站着全是历史学顶级人物,包括组织部高层,大屏幕上投放着一个空白纸张,直到赵福平讶然看着,空白纸张上,像是有一个虚化的人,像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在上面书写————「土豆已种,堆肥颇多,月后追肥,水库已引,民心正聚,时日乱,青州府一带物价虚增七倍有余,怕灾不远..昶君记于农历戊辰年、龙年、1628年11月末丑时」
“1628年,则是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的年号啊,崇祯元年。”西北农业部长赵福平眼神变了,如果不是在场高级官员和国级技术部门人员在场,他简直以为这是电影。
真的有人回到了大明最后一个年号......赵福平没时间感叹了,因为有人做了禁声手势,现场鸦雀无声。
穿越者后盾总负责人雷请议翻阅最新资料:“关于民间防御乱贼烽燧城墙建造计划启动如何了?”
“多地,多高校,多组织部进行,将获取最佳数据,模拟冷兵器时期最快效率最好的村级防御碉堡。”穿越者成长计划记录人陈科开口。
他同时记录:穿越者0.2困境:流民来袭,灾匪混迹,灭村之灾。
穿越者0.2基础盘:村心聚拢,民心敛化,种已备,发展可望。
“雷所长,大概两日后可发给穿越者建造村烽燧堡建造图纸和资料。”
“报告!我们在青州旧址发现了该资料,可能对穿越者不利。”青州旧址调研部成员有人皱眉,资料呈现到了大屏幕上。
《莒州1628年府试录》该书记录1628年科举考试中榜名单,但记录残缺,该文献来自民间收藏纸文,众多学者在纸张查找许久,终于找到一个名字。「虞守正,蒙阴县民,平民,良家子,担保人南洛镇楚菖秀才,考试地点为莒州,成绩为第二等第三名....」
在场所有人皱眉,神情愈发凝重。
穿越者这下可麻烦了。
虞家虽然灭了,但虞家老四在外面岁试居然出成绩了,成绩为第二等第三名,一举秀才,明年更是有资格参与科试。
科试类似现代高考,一旦成绩一二三等前三名将成为科举生员,拥有参加全省大比的资格,将前往南应天府,北应天府,各省贡院。
这是潜在危机——虞家秀才。
“虞家秀才目前构不成威胁,第一威胁的是冬季乱民,先度过乱民,在处理该秀才。”雷请议平静。
这就是古代危险性,一旦开始决断杀戮,要么斩草除根不留下隐患,要么时代混乱无人注意,不然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盯上。
“西北农业部长参与制定一项长期计划「模拟古代万亩良田开发计划」关于如何将古代良田达到群体化,一成机械化,提高生产力。”
“敦煌研究所前往村烽燧堡基地进行测试查看,火烧刀砍,测试硬度和防御。”
“青州历史调研小组继续查看关于虞家老四古文记载,查看该人什么时间回底穿越者构成威胁。”
雷请议有条不紊,因为给他出方案都是一个一个撰写明末史的头部学者,这些学者熟悉明末的一切,从赋税到士子风气....这一刻会议室内,队伍有序撤离,每一个小队带头人都是国内高校核心人物,历史典籍传承者。
西北农业部长赵福平彻底相信了。
真的有人穿越到了崇祯元年,而现在在施展一切力量,让穿越者参与明末乱世,枭雄之斗。
“凝聚一整个现代大国,各部巅峰,尽一切力量扶持穿越者,真难以想象,此人会达到什么程度。”赵福平惊骇,要知道现在从基建,种植,农业,思想,人文,历史,教育,发展,科研各方面提供一切方案,并不断提前预测穿越者死因,完美避免。
那此人在十六世纪会达到什么地步?
有资格参与世界局势变动吗?
或者引领全人类.............
陕西灾重,闯王高迎祥一声号令,不知道积累了多少流寇,一波波流寇打着闯王名号,实际上四处为贼寇,到处掠夺,东昌府各地遭遇匪患,猖獗难平。
身为穿越者,魏昶君第一次直面古代土匪,他并不惊惧,相反充满期待,想或者抓住土匪,调查每个人为什么当土匪,给现代一份详细入匪资料实况,好让现代对明末历史更为针对性研究。
小心翼翼踩着上坡进入东堡门,用梭镖枪刺了刺木门传出沉闷砰砰砰声,这是一扇拼凑铆镶的大门,表皮贴着老牛皮,涂抹了一层黏糊糊糯米覆盖,所以梭镖连牛皮表面都刺不破。
围墙,墩台,三十名民卫气喘吁吁还在练习突刺,自上而下,凶疾而发。
五名道士在修缮补缺,完善村堡,村堡正门后石头有刻录,上面写:建于崇祯元年十二月,月末,冬灾,陕乱,御贼,惩乱。
“今天杀猪,取出窖坑白菜,猪肉炖白菜,熬糙米饭,明日杀贼。”守着民卫,道士,各家巷弄里甲,青年壮汉,魏长君刚说完,其他人面色一喜,已经开始吞咽口水。
杀人并不害怕,生存贫瘠山村,匪患猖獗,民风彪悍,时有杀戮。
但吃肉真是一年一次,所以这次村民干劲十足,开始对村堡进行最后完工。
夜色在积雪衬托下,大地山川一片雪白,道观四周光秃秃,大殿前升起火堆,一个黑色大铁锅被人齐心合力架起来。
杀猪褪毛,猪肉分割,猪血也没有浪费,发给了一些身弱老妪。
魏昶君用猪肥油炝锅,煸炒了切片的猪肉,骨头,肉香弥散开来,不少人不断吞咽唾沫,围绕黑锅前,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
倒水闷煮,大火滔滔,周围积雪被熏烤融化。
村子每个人一碗肉,两碗肉汤,一碗糙米饭,吃饭时无人说话,只有吧唧碗筷声,络绎不绝。
魏昶君都忍不住狼吞虎咽,填补肚内油水,一大锅肉菜消耗殆尽,村民舒服看着四周。
“今夜休息,明日杀匪。”魏昶君挥手,其他人陆续离开。
魏昶君提着梭镖回家,村堡有五名道士站岗巡逻,夜色开始彻底漆黑起来。
崇祯元年的最后一天跨年夜在寒风彻夜中度过。
崇祯二年一月一。
小雪。
气温零下十七度左右,魏昶君使用《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记载的“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制作了一个冰壶。
内有温水,一指一指各有刻表,根据温水放置寒冷地表结冰速度,来判定温度。
这种方法不太准确,但勉强能估算,差距在五度左右。
小雪,西风,风大。
早晨村子青壮年在道观喝了米粥,穿着棉袄拿着梭镖或农具,纷纷缩在墩内,围墙后。
三十名民卫严阵以待,手持梭镖枪,隐于围墙后,等待上围墙,刺敌。
每家每户的妇孺则蜷缩在家,烤着火,抱紧孩子,有些老妪已经害怕的对土地爷祈祷。
魏昶君披甲,说是甲,实际上是父亲当驿丞留下的竹甲,用桐油反复刷洗浸泡过,虽然看起来粗糙简陋,实际上防御力不错,普通刀砍只能在上面留一道痕路。
洛书老道也披着竹甲,他不喜欢梭镖,他更喜欢拿着长剑,隐于东堡门后。
一切蓄势待发。
小雪变大,日渐呼啸。
——落石村前,混入贼窝当卧底的道士青石子来了,他如今衣衫破旧,像是穿了好几个人的破衣烂衫,整个人毫无雅态。
「资料来源——青州贡院、清史青州传」
合上书,魏昶君喝了一杯凉透的茶,寒冷天气透心凉,他放好书,踱步负立,看着屋外大雪飘扬,内心充满期待。
第一次直面大明精英读书人。
这可不是历史记载死读书,性情木讷之人,但凡能够在大明朝成为科举生员之人,都绝非常人,异于常人的学习力,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够用周围一切力量予以反击,手段狠辣,聪慧异常。
尤其是虞家老四在历史中还率城投降大清,可见这种人为了活命,为了目的可以不惜一切。
这可是第一次碰到这种对手,以前碰到全是高傲的虞家大老爷,或者蛮横的土匪,散乱桀骜不驯的流寇,这次不一样了。
奸诈聪慧的科举生员。
魏昶君眼神闪过杀意,不过一闪而过,接下来他很期待和虞家老四的交锋。
“兄长,饭菜熟了。”妹妹魏染瑕乖巧喊着。
“好。”魏昶君笑着,掀开锅盖,肉香弥漫,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吃新鲜的土豆炖牛腩。
这可是崇祯2年,魏昶君都感觉这顿饭太过奢侈,他夹起一块牛肉,虽然烫嘴但还是反复咀嚼,感受着肉香在最终爆开。
土豆软糯,牛肉喷香,把肉汤倒入糙米中,大快淋漓坐在堂屋屋檐边,看着漫天雪花飞扬,大口吞吃着。
崇祯二月一月中旬。
南洛真龙观之前曾拆了道观修建围墙,所以显得光秃秃的,只有大殿和几件仓屋。
大仓屋堆满稻草,里面是流寇,病死和重伤死去了几人,如今还剩下七十人,这些时日的土豆和米粥滋养,让乱民气色好了许多。
魏昶君扫视眼前枯瘦如柴,眼瞳有了几分光芒的乱民,大部分拖家带口,神情恍惚,有人带头跪拜在地上,其中有一名少年磕头梆梆作响。
“你姓甚?”魏昶君用陕西方言问道。
“柳小二,陕北人,父死于田,母死于路,弟弟妹妹跟随于我,是大人施舍土豆米粥让我兄妹三人活了下来,柳小二不才,愿以命捍报。”柳小二,一个瘦瘦弱弱,估摸着十六岁左右的少年,他和其他人惶恐不一样,他眼瞳极亮。
“你可愿管辖这些流民?”魏昶君扶起少年。
“大人安排,柳小二都愿。”少年二话不说。
“年龄大的人留在落石村,年轻小结婚没超过十年拖家带口之人我会安排其他村,你们会有土地,不会给地主欺负尔等,不会有赋税施压诸君。”
“柳小二,你将带领这些拖家带口年轻壮力进入其他村,组成守田隶,匪患多是训练守护田地,匪患少种地为生,你为隶长。”魏昶君扫视眼前流民。
这一刻柳小二带头叩首,其他流民纷纷叩首。
民卫长莫柱竣前来,运输粮食,开始将年迈的人挑选出来,留在落石村,其他年轻一家人等选出来,跟随队伍前往大谭,左营乡,宋庄等几个受灾荒村。
队伍漫长,带着粮食,很多流民走的时候还远远对着魏昶君磕头。
这时代,很难碰到仁义大爱之人了。
魏昶君隔着风雪作揖。
风雪归途,新家之行,柳小二牵着弟弟妹妹冻疮发青的手,他笑着:“咱们有新的家了,大人真好,以后我们要效忠大人。”
——另一处。
道观清净了许多,道观总共十三名道士,洛水老道,扫地老道士,青石子和十名孤儿道士。
西安历史研究所目前属于军管单位,除特邀或高级官方人员,其他严禁任何人进入历史所。
该研究所背后是——穿越者后盾组织。
明史学者在收集整理穿越者发来的史料,崇祯元年10-12月天气详情日录,灾情弥漫程度,蒙阴一代赋税表,鱼鳞册户帖详录。
有撰写南明史顾教授迟迟看着:“这是真正最写实,最真实的明末史料。”
雷请议看完穿越者回信,沉吟下达组织任务:“将之前整理的蒙阴县1628年近三年内土匪乱贼记录发予穿越者。”
穿越者记录负责人陈科开口:“关于民堡制作方案我们已经整理出四套方案,接下来发给穿越者,让他建造民堡。”
崇祯元年起,各地边镇烽火墩,靖边堡,流寇乱民,鞑子北蒙,时常肆虐,于是河北,陕西等一些村子都依山而建,建造高大巍峨的民堡,属于民间堡,类似靖边墩,有土制城墙,闸门,攻防一体。
这种大规模出现时在崇祯10年左右,因鞑子多次入关,肆虐掠夺,村子迫不得已,只好建堡防鞑。
研究所会议室内,大屏幕写着穿越者详情。
——「魏昶君,青州蒙阴人士,弱冠年,预天象得村望,后遭虞嫉,遂杀虞分粮,得民心。后东灾恶寒,垒石而堆,欲造堡,防贼患,垦土种曰土豆,称可解饥,无人信。
困境:寒灾,粮食短缺,虞家老四为秀才不知何日返乡构成威胁。
隐形困境:若落石村稍有粮,便会遭官吏和山匪垂涎,强征赋税,匪患灭村。
解决方案:训民卫,种土豆屯粮,逐渐占领周边村乡,形成防御大镇,当地官吏不敢轻视,山匪不敢肆虐」——会议室南明史顾学者都忍不住感到担忧,穿越者生存真是困难。
明末流民为什么多?不光是天气招灾,更难的是自上而下层层剥削,从小胥吏到内阁的整体堕落,尤其是各村有连坐制,一旦其他村民跑了,当地里长也要承担逃跑人的赋税。
于是里长压榨,或者害怕承担责任也跟着村民跑。
这才是陕西全境为什么开始空村如野,畏兵如贼。
各大明史学者均开始思索着墨,给穿越者回信。
————崇祯元年十二月中旬,恶雪,火炉时灭,冻窗敲冰。
魏家门前是村子水库,如今早已冻结两指深,行人可过,各村小巷出来干活多是男人,穿着家里唯一的棉衣,棉衣外套着粗袍,最外围披着蓑衣,开始清理小巷和院落积雪,防止土豆种被冻死。
魏昶君放好书,他将手靠近火堆,暖着冰冷的手,现代回信关于崇祯元年匪患如下:「1628年十月,蒙阴县周边盗患无数,著名盗有“柠山马贼蒙阴白莲军户贼配宛山大旗匪”混迹蒙阴城周边,最强实力约百人多,武器匮乏,最弱二十余人。
崇祯二年六月琅琊府蒙阴城市上坡镇涵盖数十村遭蒙古科尔沁部携奴兵肆虐,死伤无算,财产掠夺无算。
盗贼,鞑子资料来源——「蒙阴县志」「上坡明坟墓志铭」「贼传」「清入关分散研究」「琅琊府沦陷志」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蒙古诸部入关,虽失败,但对永平、遵化、迁安、滦州还有河北一代造成不小伤害,尤其是蒙古诸部趁机掠夺。”魏昶君思索,半年后,自己将亲眼看到鞑子,准确来说是鞑子的附军蒙古军。
倒是,他倒是想要真正检验下蒙古诸部战力,武器配属,好给现代一个详细的史料。
魏昶君记住土匪情况,之后他顶着风雪漫步村子,走入道观,道观如今人满为患,一些被风雪压垮房屋的老人挤在道观。
道观神像被放在风雪中腾出空间让更多人宿眠,洛水老道烤着火炉。
““柠山马贼蒙阴白莲军户贼配宛山大旗匪”这四波土匪混迹蒙阴县各处,多年恶匪,我派人道士混入贼窝,告知他们落石村粮多,引诱他们前来攻打,我们趁机歼灭。”洛水老道对贼匪心狠手辣。
“善。”魏昶君点头。
“之后驱车,找几流民,喊入道观,集召村民,让村民听流民这一路惨烈,让他们惶恐起来,知道危险即将来临。”魏昶君开口。
“村堡准备建了?”洛水老道诧异,他没想到这么快。
要知道里长之所以让流民对村民讲解一路惨烈,就是为了开始敲打村民,让他们开始凝聚起来,建造堡垒。
次日中午,村民缩手缩脚挤在道观大殿。
火炉边蹲坐着抱着三个米粥陶碗不肯松手的流民,三个流民均三十岁有余,每个人穿着四五层粗袍,整个人不断打哆嗦。
村民看到流民惨状,愈发面色凝重。
“我出境时,二十里不过,见道路旁有人刮人肉如屠猪狗,不少人避开,多人视若无睹见怪不怪,惊悚凛凛,随后一路多倒尸,我便扒尸衣,裹我身躯,一层一层,方才艰难走到蒙阴地。”
“流民多八千人入蒙阴,人鬼不分。”为首流民哭的颤抖。
在场村民愈发胆寒,神情慌张,纷纷看着里长,魏长君在这一刻成为主心骨。
迈步走入高台,站在大殿之上,神像已拆,只有旧坐,魏昶君宛如神像,他声音响起很多人放下心来:“村堡必建,防御匪患和大贼。”
洛水老道,民卫长莫柱竣,莫家族老,民为等人纷纷同意,每家巷子村民更是不断点头:“必建。”
“依仗里长了!”
魏昶君作揖回礼,他让众人先回,次日召集,只召集有棉衣青年壮汉。
道观开始冷清,洛水老道感叹无比,里长当真手段非凡,凝聚村民,寒冬施工,怕是整个大明王朝在这季节,只此一处。
毛笔润墨,道观地板之上,魏长君开始提笔绘录村堡图纸。
堡墙三米,覆尖刺,深坑,积水。
门楼覆弓手射口,石头堆处。
瓮城门小,狭隘,有梭镖民卫可一人守百人之口。
整个外墙蔓延近一公里长连接崎岖山川,东堡门为唯一入口,门楼入口砖石堆积,巍然耸立。
而围墙门楼前地势为下坡,对敌人来说为上坡,我等泼水成冰,敌人进攻需上坡踩冰,更为艰难,如此地势,三十人可抵挡三百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