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手握住她,把她带上船,“别怕,朕不会有事,你也不会有事。”
船行到湖中央,刺客从水底冒出,岸边更围了一圈弓箭手。
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他们以为侍卫在船上检查过一遍就下船了,只剩两名船夫和我与秋儿四人。
殊不知,早有暗卫潜伏在船内。
刺客从水中一跳上船,就被埋伏的暗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有了前车之鉴,捉住立马卸下巴,免得服毒。
岸边的弓箭手也被隐藏的暗卫处理掉。
与此同时,大批禁卫军分批包围了两座府邸。
正是恭王府以及王家。
慕容钰是先帝三子,被父亲推上太子之位后,其余几位皇子虽不服,却也没能力与之抗衡。
待我登基后,分别给他们封了王,表面上都做起了闲散的逍遥王爷,背地里却觊觎大位。
其中恭王,身为先帝长子,因为生母出身低微,为先帝不喜,性子木讷,在皇子中并不显眼。
却在他身为大皇子之时,就已与王勉勾连上。
他们本意是想将慕容钰拉下太子之位,再由王勉把大皇子推上去。
结果先帝突然病重,一下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王勉索性假装向慕容钰投诚,设计陷害父亲。
等父亲一死,再向慕容钰发难,到时候为了给沈家报仇,大半朝臣都会为此添砖加瓦。
但没想到,我与慕容钰互换了身体。
父亲官复原职,倒是王勉自己被降职了。
“沈南竹”死后,王勉又生一计,派人搜寻到与我有几分相似的秋儿,用她家人威胁,把她送进宫。
若我像从前的慕容钰一样,不喜“沈南竹”从而折辱秋儿。
沈相自然不愿看到跟女儿相似的女子为此受辱。
若我真的把秋儿当替身,同样能达到离间君臣的目的。
恭王仗着自己王爷的身份,以进宫看望太妃为由,暗中对秋儿下令。
却不知,他们做得再隐秘,也会留下蛛丝马迹。
他们控制住了秋儿所有亲人,却不知她还有一位心上人杨卓。
早在平阳侯府的大案中,杨卓就混入申冤的百姓中,找到父亲求他救救秋儿。
我与父亲索性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恭王与王勉都是心思深沉之人,但是人就有软肋。
恭王的软肋就是他的生母。
当年他的生母本是一名宫女,被宠幸有孕后生下他,才被封为贵人。
但他生母不受宠,先帝儿子多,对他也不甚喜爱,母子俩在宫中的日子可不好过。
恭王的执念就是登上帝位,让他生母成为太后。
只需用一点药,让他误以为生母病重,将不久于人世。
他就不顾王勉反对,坚持策划了这场行刺。
顺便让我抓住了把柄,恭王府和王家上下都被抓进大狱。
恭王,王勉意图谋反,凌迟处死。
家眷亲属,还有党羽,参与其中的,一个字,杀,确实毫不知情的,抄家流放,以儆效尤。
等一切尘埃落定,那些被送进宫的美人,有家归家,无家可归或不愿归家的,要么进女学当女夫子,要么进我新设的精工阁,教导里面同样无家可归的女子一技之长。
学成后,不管是当女医、女厨、绣娘、账房……还是做其他营生,总有立足之地。
五年后,我已彻底将整个朝堂掌控在手中。
天下在我的治理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大增,外敌不敢来犯。
十年后,父亲不顾我的挽留,致仕归乡了,母亲这些年身子好了许多,二老想趁还走得动,过一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
纵然父亲走了,他也为我留下了更多年轻的肱骨之臣。
十年过去,朝中已有女子入朝为官。
我没有选秀,也没有纳妃,只有一位公主。
在她十二岁时,被我封为皇太女,立为皇储。
有守旧的大臣反对,“自古以来,哪有女子继承大统?
这简直有违天理!”
有女官站出来驳斥,“从前也没有女子为官,如今我们就站在这大殿上,难道也是天理不容?”
两方吵个不停,我撑着脑袋看够了,才开口,“行了,朕意已决。”
只需六个字,听出再无更改旨意的可能,无人敢再争辩。
下朝后,我带着公主在勤政殿批折子,轻声提点她。
“记住了,只要你把权力握在手中,只需你足够强大,就无人敢置喙。”
公主点头,如青竹般坚韧。
“儿臣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