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小说阅读网 > 现代都市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畅销巨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是由作者“理振”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李烨符存,其中内容简介: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长安六陷,天子九逃!黄巢起义,吐蕃、党项、契丹,残唐五代,天下大乱,军阀横行,异族肆虐,百姓哀嚎!乱世为炉,万物为铜,屠城、食人,司空见惯。李业重生到这个吃人的时代,身为大唐宗室,太宗血脉,该如何用手中刀,杀出个朗朗乾坤,中兴社稷,再造大唐!...
主角:李烨符存 更新:2024-12-07 19:5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烨符存的现代都市小说《太宗之后,再造大唐畅销巨著》,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是由作者“理振”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李烨符存,其中内容简介: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长安六陷,天子九逃!黄巢起义,吐蕃、党项、契丹,残唐五代,天下大乱,军阀横行,异族肆虐,百姓哀嚎!乱世为炉,万物为铜,屠城、食人,司空见惯。李业重生到这个吃人的时代,身为大唐宗室,太宗血脉,该如何用手中刀,杀出个朗朗乾坤,中兴社稷,再造大唐!...
杨师会改为杨师厚
听到这两个名字,李业一时间差点没反应过来
这就碰上了?
回过神来的李业,当即对二人提议道
“符兄、杨兄,我等三人共经生死,手刃奸贼,本就是患难之交。将来同往边塞,还需安危相济,患难相扶。”
“不若就于此昭陵,太宗文皇帝见证下”
“结为异姓兄弟!”
在这个时代,结义兄弟、收义子都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武夫之间,最著名的就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
况且三人现在都是一条绳上蚂蚱,即将一同前往河南打拼。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若能结为一党,自然能互相照应。
对此,符存审和杨师厚,也没有什么异议
而李业心中更是激动
既然下定决心要在这乱世当中争一争,自然就得寻几个好帮手。
符存审、杨师厚,前者是十三太保之一,后唐中流砥柱,李亚子成就霸业的重要宿将;后者是后梁为数不多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大名鼎鼎的银枪效节军主帅。
最重要的是,无论符存审还是杨师厚,都属于忠谨可靠的性格,在这个武将“人均吕布”,动不动就黄袍加身的时代,尤为难得。
这不趁着人家还没发迹,赶紧拉拢?
就算可能会有重名的情况,但经过几天相处,这二位的本事李业都清楚,结交下来总是没有坏处的。
符存审和李业之间本来就有交情,如今共历患难,出于将来在藩镇边塞打拼的需要,自然欣然允诺。
而杨师厚,一向沉默寡言,但性格忠谨,对此也无异议
昭陵山岳肃穆,林木昭昭
九嵕山,太宗文皇帝陵寝之下,乾符七年夏
李业、符存审、杨师厚三人
歃血为盟,义结金兰
人各有心思,却是一同摆了香案,面朝远处数里外,高耸矗立的太宗李世民陵寝。
虽然大唐已经过去两百多年,自安史之乱后,国家纷扰,朝廷动乱,尤其是宪宗以后,几个皇帝要么是太监傀儡,要么沉迷享乐,早不复天子威仪。
各地封疆大吏和节度使们,虽然大多依旧还遵从朝廷诏命,但心中早已不把什么“天家威仪”当回事。待到黄巢之乱后,朝廷更是只能和周天子一较高下了。
但太宗文皇帝的声誉,在民间依旧不可动摇
所谓“孤忠无路哭昭陵”,可以说直到现在,军事力量实际已经不足以威慑藩镇的朝廷,还能勉强支撑,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这昭陵里那位皇帝,留下的巨大政治声誉遗产,让人心尚存唐室。
正因如此,虽说各地藩镇早不服管束,但作乱还大多只为了兵将私利,没人真的敢自立为帝,否则必成众矢之的,如的德宗朝“二帝四王”之乱,敢称帝的那位连全尸都找不到了。"
李业很感谢后世的学校以及警校的教育,告诉了他一个朴素道理
“人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必然有精神需求”
这一点在藩镇军士当中体现很多,作为常年刀尖舔血的存在,佛教却在其中很受欢迎。
归根到底,人作为社会动物,渴望人格上的认可与尊重。
纵观古今名将,昔年孙武卫霍、韩白李岳,欲成强军,无非两点,其一军纪严明,其二上下同心。
晚唐藩镇,不是战斗力不强,不是兵甲不利,但就是此二点鲜有人能及。
此战之后,李业部五队将士,伤亡数十人,李业组织人把阵亡遗体埋葬在石子岭,并举办军葬。而难以行动的伤员,则被安置在后方由驮马组装的板车上。
至于赏赐,李业和军士立法三章,此后无论有多少人,但凡发放赏赐财货,都必须在全都至少一半,数百人众目睽睽下,把其人功绩宣读,而后当场清点发放。若有异议,可以当场质询,队正、副将等军官但有贪墨,值一贯以上,枭首悬头于门!
但同样的,若是宣读公示,清点查收以后,就不得再无端生事,擅自鼓动闹饷,违者,和军官贪墨一样,枭首悬于军门。
事实上,李业为了坚持自己的诸多规矩和原则,也导致了很多反面后果。
比如从德静时,就有不止一个受不了管束的老兵,离队转投其他军头。
这也导致李业部在诸军当中,显得格格不入。之前诸葛爽在众将面前,赞赏李业,就引起了不少人嫉妒抨击。而李业本人,在夏绥军中,也的确比较孤立。
但李业并不后悔
一支军队的灵魂,在于纪律,法纪这种东西,如果一开始不严肃对待。那之后,再想树立起来,就难如登天了。
否则,就算自己有百万大军,能横行天下,一朝出事,马上有人“黄袍加身”,或者落个李存勖那般下场,再大的功业,又有何用?
处理完军中事务,李业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立马去拜访之前分发各部赏赐的节度判官,郑洵。
郑洵是名门之后,荥阳郑氏,从几百年前就是世家豪族,五姓七望之一,当过宰相的族人,得上两位数。
纵然不是嫡系,但就这出身,就属于统治阶层上层行列。
虽然到了唐末,世家大族的地位今非昔比,地方军阀和朝中太监,早已越来不把他们当回事。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些人在本地和朝廷的影响力还是很强的。
尤其是关中,各个富庶州县的主官,都还是这些大家族掌控。
而李业拜访的目的,就是想要打听一下朝中消息。
不同于这时代大多数武夫,李业知道,还有不到一年,黄巢就会攻破长安,虽然由于不清楚历史细节,他无法获知黄巢是怎么打到长安的,毕竟直到现在,黄巢都还在江南活动,距离长安几千里呢。
但他清晰的明白,黄巢之乱,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自己想要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未来可以和李克用、朱温、杨行密、耶律阿保机等乱世枭雄博弈的大佬的话,就必须尽可能利用这一时机,发展壮大自己。
“子烨多礼了!”
节帅大帐之侧,是诸多幕府属官和幕僚的驻地
郑洵见到李业拜访,还带着礼物,倒是没有太吃惊
这位年轻的将佐行事风格不同于一般军头,彬彬有礼,颇有读书人士风,他之前在夏州时就有见识。
若是寻常武夫,倒也惊奇,但考虑到听闻其人乃宗室之后,倒也理所应当。
郑洵今年已三十有六,四年前考中进士,在尚书省为郎一年后,分派到关中藩镇。"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