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豆豆小说阅读网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小说

扶摇直上小说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徐福”的《扶摇直上》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5-02-28 07:5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小说》,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徐福”的《扶摇直上》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小说》精彩片段


“制盐一事,我父已发急奏,奏于陛下。”王离老半天看不懂赵泗画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开口说道。

“嗯……等陛下归咸阳,想来也差不多弄好了。”赵泗点了点头。

之前只是实验,真要用到大规模生产,肯定不可能用布匹过滤,也不可能继续用木柴煮干水分出盐。

这时代布匹挺贵的还是,木柴在这个时代不算贵,但也绝不便宜,现如今盐价贵就是因为产盐大头的沿海地区仍使用煮盐法而不是晒盐法。

“话说……”王离往赵泗旁边挪了几下开口说道。

“你还没想起来家在何处么?”

和王离接触有些日子,自然也谈过籍贯这个问题,赵泗依旧用出海是遭遇风浪摔了脑袋敷衍了过去。

实际上他哪里是想不起来,他穿越的时候压根没有记忆。

他甚至连话都不会说也听不懂。至于名字,也是从其他孩子口中得知自己叫泗。因为想不起来姓,又不习惯没有姓,赵泗又恰好有一块刻着赵字的木牌,想来是什么护身符之类,索性自称赵泗。

听起来和尼古拉斯赵四的名字一样,多少还能提示一下自己是一个穿越者。

彼时赵泗人在海上,周遭又多是同龄孩子,又有金手指相助,赵泗才得以慢慢熬过困境。

从最开始的连说到比划,再到最后说的一口流利的本地方言。

值得一提的是,咸阳的官话并非如同现代的陕西方言一般。

时代相差太久远了,赵泗初来乍到说实话和听外语也差不多。

“我倒是差人打听了,咸阳周遭没有听说有名叫赵泗的童子应役。”王离开口说道。

得益于秦朝出色的吏治,像是这种大型徭役,基本上各地官府是有具体到本地服役人员的姓名记录和备案的。

“不过你给的名单倒是查出来几个名字,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王离开口说道。

赵泗让王离帮忙的是查询带回来已故船员的骨灰坛子。

有很多船员只有名字,籍贯不清,赵泗不知该安葬何处,干脆委托王离查询一下,看看咸阳本地又没有对应之人。

“帮我送过去吧!”赵泗开口说道。

“现在还没查清楚,可能有重名之类。”王离道。

“他们自己都记不清楚自己籍贯,况且就算有重名,只要是当初随船出海的,现在还没回去的要么留在扶桑,要么死在海上。就算是同名同姓,谁也分辨不出来。”赵泗开口说道。

他不是想糊弄了事。

而是出海这件事,没有回来的,就算留在扶桑的,对于这边的亲人来说也和死了没有太大区别。

不管是不是同名同姓,把骨灰送回去,好歹双方都有慰籍。

总算不至于将那些记不清自己籍贯的船员骨灰随便草草掩埋,真要是同名同姓,这么有缘就权当认个干亲。

这个时代毕竟没有摄像机,船员们甚至连自己的验传都已经遗失,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百分百肯定万无一失。

能做到名字和出海应役的名单对的上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极限,出现重名,也只能说缘分使然。

这事做到这里已经算是做到头了。

“那便如此,你将他们的遗物给我,我差人送去。”王离点了点头。

咸阳本地对应上的名字也没几个,渔夫出海的三千童男三千童女,遍布各地,王离带走了几个,留给赵泗的还有几十个坛子。

“多谢!”赵泗起身作揖。

接下来几日,赵泗都在忙着捯饬自己的数学公式。

主要是这玩意太长时间没用,好多都已经记忆模糊。

不过毕竟是学过一次,全神贯注的去回忆,也不是回忆不出来,只是很多回忆比较片段和模糊。

赵泗想出来以后不确定对错,又得反过来照着公式验算好几次。

验算一次根本不够,因为有的时候错误的公式机缘巧合之下也能够达成正确的结果。

勾股定理

三角不等式

圆面积计算公式

圆周长计算公式

抛物线方程

锥体积面积

圆球体积

赵泗想起来的东西很多,也很杂,甚至有些公式反复验证以后明明是对的,赵泗依旧觉得自己写出来的和当初学的不是一个东西。

对于确定的,赵泗都打上了对号。

一些验证过依旧觉得不对的,打上问号。

以赵泗现在的水平肯定做不到逆推原理证公式对错。

甚至很多公式的原理赵泗压根就完全想不起来的,单纯的只记得公式。

没办法,赵泗的水平只能做到如此,至于原理什么的只能等这个时代的人学习以后继续填充了。

连续十几日,赵泗除了和王离唠会嗑看看匠人们捯饬的工具,就是回忆和验算这些数学公式。

毕竟学过一次的东西,而且赵泗当初数学成绩还不错,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很正常,全神贯注想个十来天,总能想起来一些。

主要的体积面积计算公式赵泗基本上已经想的差不多了,这些都是日常能够用得上的东西,而且还十分实用。

再深奥一些的有些是记得不清楚,有的则是不敢确定,不过赵泗也都记录了下来。

“算是告一段落了!”赵泗看着面前案几乱七八糟写满的缣帛长叹一声。

数学这玩意,学起来真的令人头疼,没料到,这都穿越大秦,还得再受一次折磨。

“成了?”王离在一旁兴奋开口。

“其他的也记不起来了。”赵泗点了点头看着王离高兴的面容有些疑惑。

“你这么开心做甚?”

“再不成我也没钱了……”王离翻了个白眼。

赵泗来是种地的,不是来搞文学创作的,若是使用竹简走军中经费报销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赵泗用的是缣帛,这玩意可比竹简贵多了。

“这么贵?”赵泗听王离开口哭穷有些呆住。

“这些时日你用的缣帛够在咸阳城上等地段买一处大宅子了!”王离开口。

赵泗因为需要不断验算试错,在竹简上写实在不够爽利,故而询问王离又没有更方便的书写材料,王离二话不说弄来了缣帛。

那是没想到赵泗是一个劲的用,压根不心疼,这玩意是奢侈品,昂贵的很,没办法报销,全是王离给赵泗自掏腰包。

赵泗自己则是只知道缣帛会贵一些,但是压根没想到会像王离说的那么贵。他确实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物价,来到大秦以后,除了漂洋过海,登陆以后赵泗甚至连集市都没去过,不可能清楚缣帛的具体价格。

如今听完王离的话,赵泗只觉心疼不已。

“这玩意……洗洗还能卖不?”




“况且,你如今已是不更,待新粮种出,大夫爵已经稳了。”王离开口宽慰赵泗。

“就算没有新粮,你也该升大夫了。”

赵泗点了点头,他倒是不急这一时半会,眼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红薯玉米土豆也快该成熟了。

至于产量也不用担心,红薯土豆产量是以千斤计算,就算考虑到现在红薯土豆缺乏人为驯化的过程,没有化肥,但是五百斤也没有任何问题。

“对了,你家中可有藏书?”赵泗开口问道。

“有啊!”王离点了点头。

王家可是彻侯世家,家中藏书量不在少数,这个时代,藏书本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藏书多寡,也是一个家族实力判定的标准之一。

“可否借阅一些?”赵泗开口问道。

读完《显学》《五蠹》,赵泗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对这个时代缺乏理解,这个时代的思想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很先进了,古代缺乏的只是生产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手段,赵泗比古人的优越也只在于眼界。

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融入这个时代,认识这个时代,读书,是最简单的办法。

“这有何难?”王离摆了摆手。

王家的财大气粗不仅在于金银财宝耕地多寡,也在于其家传学问和丰富无比的藏书数量。

更不用说以前的王家门客云集,有才之人更是不在少数,说句不好听的,以前的王家的门客,可以直接组建一套行政班底。

只不过王翦伐楚功成以后,就已经遣散门客,如今门客稀少,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多为几代渊源,难以分割。

一个顶级的世家,所拥有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多。

赵泗点了点头,只是拍了拍王离的肩膀。

这个时代借书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放在小说里光是借书求学都已经值得大书特书,便是师生传承,也不会轻易开放藏书。

若不然,程门立雪的典故也不至于流传千古。

得亏王离是个没什么心眼的,王家也真的是财大气粗,王离在王家也真的能够说得上话,换个王家的庶出弟子,只怕自己想要抄录阅读都得犯大难,更何况做出借书给外人的决定。

“不过……得等我回去一番。对了,你都想看哪些书?”王离开口问道。

“都成,儒墨道法,诸子百家,各家各派的,凡是有的,我都想看看。”赵泗开口说道。

他想要更多的了解这个时代的思想,各家各派的思想。

《显学》和《五蠹》打开了赵泗真心向学的大门。

“家中显学基本都有一些藏书,其余各家各派,却是难了。”王离开口道。

“无妨,有啥看啥嘛。”赵泗笑道。

毕竟是人家的藏书,还要啥自行车,但凡愿意借给赵泗一本书看,赵泗都该心怀感恩。

而另一边的宫中……

始皇帝跪坐在案几之前看着竹简陷入了沉思。

心中默默盘算大秦目前正在进行的几项事宜。

秦始皇陵进行中。

陇西长城修筑进行中。

天下驰道铺设进行中。

百越推进进行中。

移风易俗进行中。

货币统一进行中。

阿房宫进行中。

天下各地城池道路渠道修建进行中。

大秦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真不少,这还只算了大工程。

六国地区的基建水平和大秦的基建水平压根不是一个档次,城池道路水渠的平均水准和秦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六国之财,多揽于贵族之手。

而秦国之财,多用于城池建设,道路修建,河渠修筑水利工程。

秦灭六国并非没有原因。

秦修郑国渠之时明知是阴谋还要入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秦国真的是把基建工程当成了重中之重,当然,其中也有一个重要因素。

不管有没有战事,秦国的国情就决定了不能够让百姓停下来休养生息。

如今,始皇帝亦是如此。

始皇帝勤政,但说不上爱民。

如今的秦国各地征夫加起来将近两百万。

一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做征夫,这是何等概念?

秦国目前就在崩溃于不崩溃的边缘反复横跳,然而极限压榨国家的最后一点动员能力已经成为了始皇帝的行政理念。

作为一个一统天下的君王,他并没有把人民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是统一的看成可动用的资源。

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有一点力量不用,那就是浪费,自商君变法以后,这基本上成为了秦国历代国君的共识。

秦国的行政理念向来如此,基本上每一代秦君都在玩极限施压的政策,始皇帝不过是玩的更极限罢了。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这些庞大的工程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现今大秦的极限,始皇帝是为了不浪费一丝一毫能动用的力量,又不是奔着亡国去的。

但是如今,情况又有所不同了。

因为赵泗!

这个不负王命出海归来的年轻小伙子!

新粮!晒盐法!

这意味着什么?

粮、盐、二者,国之命脉。

粮食还没种出来,推广普及也需要很长时间可以暂且不谈。

晒盐法已经得到验证,等到蒙毅负责主导的盐田大规模测试成功,顷刻之间就可以摧毁原本的煮盐工艺,顺带对齐地某些靠煮盐为生的大贵族开一波毁灭性打击。

晒盐法一出,盐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成本下降,齐地现存的大贵族基本上都要血本无归。

盐价下跌,产量提高,再等到新粮推广普及开来,这意味着,可以动用的能量又多了几分。

说白了就是盐价低了,粮食多了,黔首的承受能力更强了,可以动员的力量就更多了。

自商鞅变法以后,秦法不管再怎么改,其对底层人民的束缚和压迫都是不容置疑的,区别只是在于多少。

疲民,弱民的政策本就是大秦的基础政策之一。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晋升也没那么容易,秦国放在明面上的压榨也比六国狠的多。

只不过秦国的律法更加严明,一切制度摆在了明面之上。

秦国的压榨又不是毫无底线,最极限状态也会留出一丝喘息空间和上升渠道。

始皇帝也很清楚,这点喘息空间和这微乎其微的上升渠道是不容动摇不容压榨不容动摇的。

不过现在摆在明面上的就是,大秦的可用资源随着新粮普及和晒盐法普及以后必然会多出来一些。

那么,再来一个什么项目,才不至于浪费这份多出来的力量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