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扶摇直上》,超级好看的都市小说,主角是章学军章学军,是著名作者“渔二代”打造的,故事梗概: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主角:章学军章学军 更新:2025-04-24 13:4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章学军章学军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全文章节》,由网络作家“渔二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扶摇直上》,超级好看的都市小说,主角是章学军章学军,是著名作者“渔二代”打造的,故事梗概: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今天星期五,一转眼章学军上任已经五天了。
要说时间过得真快,每天在村里忙这忙哪,但章学军好像感觉什么也没有做。
按照“五天四夜”工作要求,他可以回家休息。
他的确要回去一趟,不仅仅是休息,他更需要支持。
章学军叮嘱老刘他们继续做好核查工作,什么也不要怕,只管把核实的工作全部完成。
下午,与吴世仁打了个招呼后,让龙大军骑车送他去镇上,再坐客车回城。
回到家时,天快黑了。岳父、岳母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看到章学军回来,两人赶忙起来端菜吃饭。
没看见自己的妻子,章学军说,“等小红回来一起吃吧!”
说完,就挨到岳父身边,陪着一起看电视,聊天。
岳父他们只有朱小红一个小孩。两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勤劳质朴,待人和善,一辈子没有与人红过脸。
成天与庄稼形影不离,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只为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劳作着。
如今,农村条件比之前好多了,唯一的孩子也已长大成人,出嫁生子,而他们依然在忙碌着。
岳父虽然没读几天书,讲不出多深奥的话,但却句句在理。考虑到岳父岳母年纪较大,章学军夫妻多次提出让二老休息,进城与他们一起生活。可岳父说,不要看我们年纪大了,身体还行。通过劳动,我们多少创造了点财富,也强健了我们的身体,不至于成为你们的负担。我们现在还能自食其力,不管走在哪里,我们都是昂首挺胸的。
当初章学军他们还在王店乡时,条件不是很好,两位老人经常把自己产出的米、油和新鲜水果、蔬菜送来。
即使后来进城了,条件改善了,两位老人还是隔三差五地坐车往城里送。
担心老人上了年龄,路上不安全,章学军和朱小红总说,现在城里什么都有,不让送。老人却总是说,自家种的,安全,有营养。
有时强行把他们接到城里来,但老人总是以不习惯为由,一般三两天,最多住一周左右就会回到农村。
逢年过节回去看望老人时,章学军他们总是几百、几百地孝敬岳母,可岳父、岳母总是在他们最急需的时候,几千、上万地支持他们。这就是天下父母亲。
岳父还是个老传统,总说,久住令人烦,频来亲也疏。虽然女儿是自己的,但如今她已是人妻、人母,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岳父母不想给女儿添麻烦,所以不想长住。
可怜天下父母心!
岳父纯朴,谦虚,寡言,与章学军聊一会,看一会电视。章学军还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岳父。
老人黝黑的脸庞上满是皱纹,一双和善的眼睛盯着电视,随着剧情变化时而开心大笑,时而眉头紧锁。
健康开朗的岳父,随着岁月的打磨,越发显得刚强坚毅。
朱小红下班回来了。看到章学军和父亲坐在一起,有些惊讶。
“哎哟,我们的第一书记回来省亲了啊!”朱小红开心地叫着。让章学军怪不好意思的。
“黑是黑了点,不过比之前显得精神些!”朱小红走近仔细瞧了一瞧,并把章学军拉起,前后左右转了几圈。
朱小红边转边说:“好像还结实了些。”毕竟这是他们夫妻几十年来,第一次分开最这些天。
章学军拉住了她,“好了,好了,才出去几天啊!”看到岳父他们望着,章学军有点不好意思了。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一家人难得欢聚一堂,大家举杯畅饮,共度良宵。
周一,章学军准时赶到机关,谢锋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他。
简单地汇报了驻村几天大致情况后,章学军最后说道:“核查好说,那些情况都明摆着的,村里的人都盯着,有了结果后,再向上报,看怎么处理。现在关键是有件事,要请你们出面帮助。”
谢锋给他倒了一杯茶,“不急,慢慢说!”
“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路的问题,这个估计一下子修不了,放在下步,但要提前准备。”
章学军一回到机关就显得有点急燥,“另一个,就是,就是村里的广场上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村里黑漆漆地,我希望能帮忙搞几个太阳能路灯。这是最直接的帮扶,也是立竿见影的扶贫成效。”
谢锋没有拒绝,说太阳能路灯是能源局管的,他个人能力有限,要请求分管领导出面。并说空调的事已经解决,过几天就叫人送去安好。
打了几个电话后,谢锋和章学军开车赶到交通运输局。
交通运输局是负责架桥修路的。
局长见谢锋也来了,很是客气,并通知几个班子成员进来商议。
实际上,作为职能部门,郑家湾村的道路情况交通部门是清楚的。但修路是需要钱的,而且不是个小数目。区里目前不可能拿钱专门为村里修路,再说,区财政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就是,先由交通部门向市区发改委申报立项,争取省市支持早日入项目库,如能得到国家支持更好。只是今年申报期已过,看能不能补上,万一不行,只能等下一批。
离开了交通运输局,他们又马不停蹄来到能源局。谢锋说明情况后,能源局局长到是个爽快人,直话直说,“今年的确有一批太阳能路灯指标下来了。但是,全区要统筹安排,金口镇的郑家湾好多条件不达标,起码路不通,灯送不进去。所以,今年就没有安排你们那个村。”
这时,局长的电话响了,他起身到外面接电话去了。
关上电话后,局长进来笑着说:“你们真不够意思,要路灯就直接说啊,还找领导出面。涂XX是我的老上级、老领导。哈哈哈,看来不安排不行啊!”
“这样吧,我们再把指标调剂一下。看能不能从另外几个村让出一杆给你们,调剂好了再通知你们,怎么样?”
谢锋看事情这么快有了转机,生怕再生变故,赶紧答应,“好,好。感谢!感谢!”
在村里这几天,修路已成了章学军的心病。
看样子,急不得,也急不来,只有等。
现在,太阳能路灯基本有了着落,修路的事多少也有点眉目,事情还算圆满,总算没有白跑。
听说章学军回来了,死党马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拉到“煨汤馆”,点上一罐土鸡汤外加几个青菜,两人就边吃边聊了起来。
马明叫上了一瓶白酒。
章学军说不喝酒。他说,党员干部工作日不准饮酒。
“没事,只有我们两个人”马明劝到。
“这是规矩,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章学军坚持到:“不管几个人,要对自己负责。”
马明拗不过来,感觉他怎么突然就变了一些。只好举起茶杯,以茶代酒敬章学军。“下去了几天,感觉怎么样啊,章书记!”
章学军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还好!”
“听说,你们那个村很复杂,不好搞。以前也有第一书记,好像后来自己跑了。所以,重新安排我们机关去。”马明说得有眼有版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章学军喝了几口汤,盯着马明继续说道:“城里怎么样?我们机关怎么样?”
“重新回到农村,我还是觉得农村好些。”章学军有感而发,他说的可是真心话。这汤味道还真不错。
马明感到这章学军下乡只一周的时间,却明显地变了许多,是成熟了许多。不再发牢骚了,话也少了,却精辟,还有些道理。难道农村真的是锻炼人地方?还是几天不见,变生疏了?
小说《扶摇直上》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小红是个直性的人,竹简倒豆子--不藏不掖。
“第一书记?那不得在村里住五天四夜?!”朱小红急了,他们学校有个副校长去当第一书记,一周才能回来一次。“你去当官了,我一个女人在家怎么办?”
“这些年,跟着你一天福没享到。”
“刚结婚那几年,在王店乡只顾自己开车,哄着这个、哄那个,有哄过我吗,体谅过我吗?”
“好不容易进城了,我一个人忙里忙外。儿子出生、生病你在哪里?儿子上学、放学你接送了几次?”朱小红越说越生气,鼻涕、眼泪越流越多...
“熬了这么久,儿子上大学了,才快活两天,你又找事...”
看到老婆的诉说,章学军一言没发。他知道,面前这个女人虽然相貌平平,脾气直了点,但她为人通情达理,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特别是母亲病重那段时间,她无微不至的关照,天天为母亲擦洗身体,没有丝毫怨言,直到老人走了。这让他非常感动,也曾经暗暗发誓,要让娘俩过上好日子,不受气。
现在,看到老婆哭得像泪人一样,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晚两人都没再说什么话,各自睡觉了。
第二天,章学军醒来,朱小红已经上班去了。
准备出门的时候,章学军接到办公室电话,说是老涂找他有事,30分钟赶到他办公室去。
老涂是单位二把手,分管机关、人事、财务等后勤工作。章学军知道,连分管领导都出面了,当第一书记估计是推脱不了的。
老涂在区里多个重要岗位担任过一把手,群众基础好,威信较高。后转岗到ZX工作近10年,本届就要退休了。机关干部都比较尊重他。他也喜欢帮助人。
大领导就是不一样。安排工作、部署任务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绝不拖泥带水。
“学军,昨天谢主任找你说的事,考虑得怎么样啊?”
章学军没想到涂这么直接,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只是“啊”了一声。
见章学军可能没准备好,老涂板着脸说,“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昨天谢主任肯定也给你讲解了,今天,我就不多说了。”
“这之前,我们党组在所有机关干部之中扫了一遍,只有你是最合适的。”
“副科级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党性强,政治觉悟高,协调能力也不差”老涂大有深意看了一眼章学军说,“我还是很看好你的。”
“你有什么困难或要求,尽管提出来,能解决的,我们尽量解决。不能或解决不了的,我们创造条件帮你..尽量解决!”
看到大领导这样说,章学军也就什么不顾了,再不提就没有机会了,反正是你让我说的。
“我还是那个要求,解决我的行政编制。”
“这个事,我们党组多次研究过,在班子会议上也讨论过。不是我们不帮你解决,你也知道,这不在我们权责范围内。”
“老刘上周还专门到编办找了江钢主任。江钢说,这个事要放在以前可以办。只是现在所有行政编制都被省里卡住,行政编制我们区里只有不到700个,在全市是最少的。”
“而且,这些编制也被市编办控制住了。事业编制转为行政编制,市委组织部和市编办不签字,是根本转不了的。”
“不过,组织部有人建议说,还有一个办法,只要符合条件,转任到乡镇或行政机关也许有可能。听说G县有几个人就是操作解决的。一般两三年就可转为公务员身份”
“你先到村里去安心工作,其他的事不要你操心,我负责帮你办好。我退休还有两年呢,尽量照顾你!”
“最近听说,上面对在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工作优胜的第一书记,有可能破格提拔或重用,所以你要把握这次机会!”
看到领导这么诚肯,章学军扛下了这份重担。"
说完,举起杯子与邢副书记的杯子轻轻地碰了一下,在两只杯子刚要碰在一起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杯口低于邢副书记的杯口,然后快速端回双手捧杯一饮而尽。
大家难得聚在一起,相互敬了一圈,就敞开心扉聊开了。
“村里还是比较困难的。以前,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些年,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班子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不强,推进工作拖三落四。”
“村集体无产业,无特色,年年欠债,总是要镇里扶持。村民的脱贫意识不够,致富总是等、靠、要。就是等着上面拨款,靠着上面帮助,要一点是一点,没有形成劳动脱贫致富这个概念。脱贫先脱志、扶贫先扶愚,讲的是好,但真正要落实做起来很难啊!”
这时,村里有其他人继续过来敬酒,邢副书记站起来,与他们一一碰杯喝水。
坐下来,又是一脸感叹,“所以,章书记的担子还是很重的。还要请求谢主任多支持啊!”
“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吹响了集结号,这是我们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谢锋也一直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共同感受。
“这几年,我们一些单位到驻点村去开展扶贫活动,主要还是以送钱送物等输血式的扶贫方式,这是看得见、摸得着,见效最快的扶贫方式,也是一些村干部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什么也不干嘛,钱物就送到手了。”
“但是,我认为这是最不好的扶贫方式。因为,他使村干部和村民进一步养成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钱用完了,怎么办呢,还能是坐等要?”
“我还听说,有的村,有的村民,争着要当贫困村、贫困户,就是因为上面的政策就是扶贫钱物只送给贫困户,搞得一些非贫困户还有想法。辛苦劳动的不仅没有政策支持,而一些整天东游西逛的所谓贫困户可以坐享其成,一到节假日就有人送钱送物。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
“这实际上,在某一方面让贫困户变成坐享其成的懒汉。即使一度脱贫,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很快就会再度返贫的。”谢锋感叹道。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邢副书记是务实的人。他也赞同国家的扶贫战略,但在基层还是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如,他对表格式扶贫就不敢苟同。
何为精准扶贫,是对贫困户家庭的人口、情况了如指掌,为应付上级突查、检查、暗访,而整天没滋没味地填写纸质材料档案,背读默记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还是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活动?
上次第三方抽查,听说G县一扶贫队长对包保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贫困情况说得不是很清楚,还被纪检部门通报批评。
邢副书记感到很奈,他谈到,头一年搞精准扶贫,由于大家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在刚开始的时候,要求都要填写扶贫表格,一家四五张,一个村里五六十贫困户,就是200-300张。
有时填写错了,就得要去复印店里去重新复印。由于一些贫困村里没有复印机,只有都去镇上几家打字复印店去复印,一印就是好几百张。扶贫活动几年来,有的贫困户还没有脱贫,镇上打字店的老板早就致富奔小康了。
后来,又要求改用扶贫手册。一本手册大概6页12面左右,主要是填写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落实扶贫政策,实施的扶贫方式,是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还是教育、医疗等,走访日记也要记录上去。
有的每页要镇、村和扶贫工作队长、队员共同签字,还要贫困户签字确认。
有的村扶贫手册先后换了三四次,五、六十个贫困户,就是五、六十本左右的手册。你说,整天在纸上耗费时间,哪里有时间去搞扶贫工作啊。
即使去贫困户家里,有的也是去照一张相,摆个POS在工作群里一发,我去扶贫了!
章学军看到他们两相谈甚欢,也过来凑热闹。听了半天,深有感触地说:“不管在哪里,要使贫困户真正脱贫不是靠低保金或者填写那没完没了的数据就能脱贫的,而是要找到贫困户自身的原动力,通过方式措施,刺激它良性循环才能有望脱贫致富。”
邢副书记来了兴趣,指着他过来坐下说,“你能不能说具体点?”
章学军喝了口水,继续说:“别看我到村里这长时间,没干什么,这段时间我主要是在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认为,不管哪个贫困户,除非是脑子有问题,没有哪个愿意当贫困户的。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通过自食其力,好多人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们郑家湾村群众基础较好,先天性残疾的不多,几个五保户政策已经兜底,自己养自己没问题,可以说基本上算是脱贫了。”
“村里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最关键是有些人的思想一下子难以扭转过来,尤其是低保户。这几年,享受国家政策照顾,有指望了,低保金每月按时到达,不劳动也有饭吃。”
“所以,我们村干部、党员的思想要快速转过来,要有劳动致富的意识,要做到先行先试,自己通过劳动先致富,才有能力和说服力再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具体来说,就是先要找出贫困户贫困的真正原因,这就要入户调查。不要再搞以前的那种调查,你家里有几口人、一年收入有多少?不要再做这种虚功。而是通过调查,真诚以待地与他们交朋友,他们才会与你交心。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思想动态,我们才有可能从思想源头扭转这种等靠要的陈旧想法。”"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